云南:立起一批国家公园实践标杆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1-08-31 08:56:24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初秋时节,走进普达措国家公园,就是走进了一个生物多样性“大观园”和人与动植物诗意栖居的乐园——

  天空纯净,不时有鸟群掠过;湖水清澈,可看见鱼翔浅底;草场青绿,牛羊悠闲徜徉其间;林木葱郁,野生松茸破土而出;野花遍地,游人沉醉流连忘返……

  国家公园,是国际公认的生物多样性最佳聚集地和保护地。云南,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集大成者”和全国性标杆。

  普达措,只是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实践的一个“缩影”。

  迄今为止,散落在云南大山大水间的13个国家公园,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份,云南积极探索实践,并借鉴国际先进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全国示范、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的国家公园建设之路。

  探索实践敢为人先

  国家公园是保护区的一种类型,最早起源于美国。由于国家公园较好地处理了自然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关系,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自然生态保护模式,并被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采用。目前,已有近200个国家建立了近万个国家公园。

  在我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此举也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业界专家看来,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建设国家公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好形式。

  云南,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探索实践的“开路先锋”,其探索实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1996年,云南省就开始基于国家公园建设新型保护地模式的探索研究,由中科院昆明分院等研究机构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开展了玉龙雪山国家公园研究项目。

  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研究,2006年,在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上,云南省政府正式作出了建设国家公园的战略部署,并将“探索建立国家公园新型生态保护模式”列为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正是在这一年,云南省正式确立了“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

  2006年8月1日,普达措国家公园开始试运行;2007年6月,普达措国家公园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

  普达措国家公园整体风貌以高山湖泊、雪山草甸、原始森林、地质遗迹、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为主,融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为一体,以其独特性、珍稀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著称。

  据不完全统计,普达措国家公园范围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普达措国家公园属于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带,共有种子植物485种,常见的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有松茸、油麦吊云杉、金铁锁、长苞冷杉、桃儿七、拟耧斗菜等7种。云南八大名花中,普达措就有杜鹃、绿绒蒿、龙胆花、报春花等。除了植物,普达措还有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动物30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豹、林麝、马麝、黑颈鹤、绿尾虹雉、斑尾榛鸡、雉鹑、胡兀鹫8种;二类保护动物有22种。

  全国首个试点省份

  基于敢为人先的探索实践和有目共睹的运行效果,2008年,原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云南作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这是我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批准的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份。自此,云南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和发展思路。

  此后的五六年间,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步伐持续加快,按照“研究—试点—规划—标准—立法—推广”的步骤,相继建成了8个国家公园,分别为迪庆普达措国家公园、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保山高黎贡山国家公园、临沧南滚河国家公园、红河大围山国家公园。

  2016年以来,云南还成立了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13个部门(单位)负责人组成的云南省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体制试点工作。

  2016年4月,白马雪山、大山包、楚雄哀牢山3个国家公园获云南省政府批准设立。同年5月,云南省政府又批复同意建立独龙江国家公园和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至此,云南省已建成和在建的国家公园数量共计达13个。

  在开展国家公园建设探索实践中,云南省还率先出台了《国家公园基本条件》《国家公园建设规范》《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国家公园管理评估指南》等中国大陆第一批国家公园管理政策与建设标准,形成了国家公园建设的“云南模式”,贡献了国家公园建设的“云南智慧”。

  与此同时,云南全力推动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体制迈上法治化轨道。2016年1月,《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成为中国大陆首部国家公园地方性法规。

  该《条例》明确,将国家公园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其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进入严格保护区。同时,建立巡护体系,对资源、环境和干扰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制止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

  取得多方共赢成效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后,2016年,普达措国家公园被列为国家层面的体制试点区,成为我国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

  国家层面的体制试点重在体制机制上的探索突破,为云南省国家公园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在遵循严格保护原则基础上,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走出了一条生物多样性资源有效保护、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在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14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将保护面积扩大到602平方公里,把更大范围的森林、湿地、草甸、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地质遗迹、传统民族村落等纳入保护区域。

  此外,云南省还修编了《普达措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合理划定核心保护区与一般控制区,制定产业准入清单,关停公园范围内的尾矿库并开展生态恢复。曾经是骑马、烧烤聚集区的岗擦坝草甸,如今水草丰美、景色宜人;中甸叶须鱼、黑颈鹤等珍稀物种栖息地得到恢复,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2019年,云南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

  截至“十三五”末,云南省全面完成了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基本建立了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使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实际上,普达措只是折射云南国家公园建设成效的一面镜子。 评估数据显示,云南用国家公园模式在原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建设的13处国家公园,将保护面积扩大了61.1万公顷,原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与缓冲区全部划入国家公园严格保护区和生态保育区,原实验区和新增面积区划为传统利用区和游憩区,通过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参与保护,拓展资源利用新途径,利用不到5%的面积实现了超过95%面积的有效保护目标。

  2020年,云南省出台《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

  按照该《实施意见》,到2025年,云南省将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构建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制,初步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5年,显著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效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争取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建成云南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的18%以上。

  记者了解到,目前,云南亚洲象国家公园、大理苍山国家公园等新一批国家公园已进入规划建设视野,云南国家公园建设的探索实践步伐将不会停歇。

  (记者 孔垂炼)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