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本报讯 9月15日,“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科技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建成了全国唯一以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为主的综合保藏设施——“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目前,该种质资源库是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孙航介绍,截至2020年12月,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已保存植物种子10601种(占我国有花植物物种总数的36%)85046份,植物离体培养材料2093种24100份,DNA分子材料7324种65456份,2280种22800份微生物菌株和2203种60262份动物种质资源,全面完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复的长期建设目标。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与英国“千年种子库”、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等一起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领跑者。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副主任于富强看来,万种植物种子的保藏,使我国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特别是我国的特有种、珍稀濒危种、具重要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使我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快速、高效研究利用成为可能;也为我国在未来国际生物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该种质资源库针对库内保存的丰富种质资源,以国家战略生物资源的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为导向,以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对植物进化、环境适应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有目的地挖掘特殊环境的基因资源,创新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新技术。
如:结合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针对核心DNA条形码在一些类群中鉴定率不高的问题,提出DNA条形码2.0的概念;通过二代测序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解决了高度降解样本的建库测序技术难题,并开创性地提出利用保守引物进行DNA长片段扩增富集,获得被子植物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完成稻属AA-基因组7个水稻的野生近缘种,包括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非洲栽培稻、短舌野生稻、长雄蕊野生稻、展颖野生稻和南方野生稻基因组测序,在国际上首次构建了多达8个稻属物种的比较与进化基因组学研究框架,为我国和世界水稻科学家高效地发掘与利用野生稻种质资源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率先启动并领衔完成了茶树基因组计划,以科技为品牌确立了中国特别是茶树王国云南省在世界茶业的领先地位;建成木兰科、苦苣苔科、芸香科、兰科和黑药花科(重楼属)40余种植物的超低温保存方案,其中,弥勒苣苔(苦苣苔科)和富民枳(芸香科)属于极度濒危物种;开发了一个质体基因组精准组装工具;通过基因组测序研究,揭示了竹类复杂的辐射演化和网状进化历史;解析了豆科植物深度系统发育关系,揭示了植物质体基因组可能的双亲遗传进化模式;揭示了大戟植物染色体进化、胶乳生物合成途径等。
种质资源是重要的战略生物资源,关系到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在生物产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国际上对野生生物种质资源高度关注,尤其是对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
近年来,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已通过相关网站实现植物学基础信息、资源保藏信息以及保藏现状等信息数据和种质资源实物共享,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总体科学目标是,建成国际上有重要影响、亚洲一流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设施和科学体系,使我国的生物战略资源安全得到可靠保障,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源源不断地提供所需的种质资源材料及相关信息和人才,促进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切实地履行国际公约、实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物质基础。(记者 孔垂炼)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