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原标题:云南州(市)经济怎么抓 如何干 | 昆明:抓紧培育未来30年支柱产业
编者按
州市崛起,则云南兴盛。
继省委、省政府州(市)现场办公会明确云南各州(市)发展定位后,一份堪称“纲领性”的指导文件又于近期重磅推出——《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州(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于2021年10月8日正式印发。
当前,云南全省上下正在意气风发与全国同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与此同时,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制造业产业层次偏低,大多数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城镇化水平不高,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短板突出,地区差距、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现实问题也摆在了历史发展新阶段的“棋盘”上。
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云南各州(市)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更好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必须把省委、省政府州(市)现场办公会精神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的行动和成效上,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以各州(市)发展新成效开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这份《指导意见》的及时出台,从全省“一盘棋”的全局高度,为云南各州(市)“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高质量发展规划蓝图、谋篇布局,其战略性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指导意见》提出,云南要加快形成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同时,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明确了各州(市)未来发展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云南各州(市)未来产业经济怎么抓、如何干?各自的长项何在?短板又如何弥补?《指导意见》下发之日,即是各州(市)奋起直追之时。藉此,本报特别策划推出《云南州(市)经济怎么抓如何干》系列报道,以厘清发展思路、振奋发展信心。
省委、省政府对昆明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为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如此宏大的目标定位,与昆明的特殊区位和发展积淀是分不开的。
而宏大目标的实现,必然要依托产业经济发展来支撑。
为此,《指导意见》提出,要抓紧培育支撑昆明未来30年发展的支柱产业。更加明确的重点任务是,把产业发展目光聚焦到新材料、大健康、数字化这3大优势产业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向万亿元经济总量千万人口目标迈进
昆明市,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发展的排头兵、火车头,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和重要门户,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特殊责任。
近年来,昆明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六稳”“六保”各项工作,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昆明市经济总量达6734亿元,高于东南亚缅甸、老挝等5个国家,在全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排名从“十二五”末的第17位提升到第12位,实现历史最高排位。
与此同时,昆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全省的年均贡献率分别超过28%、29%、40%。
进入“十四五”时期,昆明同全省、全国一道,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昆明必须准确判断当前所处位置、找准奋斗目标,才能在新阶段有新作为,在新格局中有新位置。
在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梁旭东看来,当前,产业空心化、城市建设滞后、民生短板较多等,已成为昆明发展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而《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昆明产业经济发展明确了清晰、精准的攻坚方向: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化工、稀贵金属、光电子微电子及半导体、新能源材料等新材料,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新兴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健康农产品和保健品,加快打造“国际医疗健康城”,把大健康产业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产业;打造数字产业,建设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在数字化上实现跨越,为“数字云南”建设带好头作示范。
与此同时,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和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力争3年实现工业投资翻一番,以工业的大突破带动昆明的大发展。
《指导意见》还提出,昆明要抓住《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重大机遇,融入国内、联通周边、接轨国际,扩大开放领域、拓展开放空间,深化交流合作,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昆明集聚,全面提升开放合作层次和城市国际化水平;要把滇池保护治理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跳出滇池谋发展,改变环湖开发格局,让滇池重放“高原明珠”光彩。
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支持昆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同样为省会昆明今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撑。
《若干意见》提出,把大抓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建设10大工程、改善社会民生作为主要任务,并明确了推进方向、具体措施和进度目标,从而增强了针对性、避免面面俱到。比如,重点发展新材料、大健康、数字化三大产业,3年内全面完成三环以内“三旧”改造,社区养老、托幼设施要实现社区全覆盖等等。
按照《指导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1万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左右,城市形象品质明显提升;2035年经济总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2.7万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大健康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乘势而上
大健康和生物医药产业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普遍需求,是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抢抓新一轮科技制高点的战略新兴产业,也是省、市决策部署转化云南省生物资源多样性优势的重点产业。
昆明市作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具有发展大健康和生物医药产业的显著优势。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昆明聚集了一批重点企业,推出了一批优质产品,汇集了一批高端人才,已成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连续3年超过10%,大健康产业已成为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9年,昆明市医药制造业有规模以上企业51户,产值实现204.87亿元,占全省医药制造业的56%左右。
“十三五”以来,昆明市立足生物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和区位资源的差异化特征,着力构建形成高新区、空港经济区双核引领,经开区等多点支撑的产业集群格局。目前,3个核心区域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含云南白药集团)占全市的比重近85%。
“十四五”期间,昆明市将进一步围绕省委、省政府全面谋划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决策部署,遵循新发展理念,建立起特色突出、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的医药产业体系,形成以生物技术药创新引领,高品质中药和化学药为支撑,医疗大健康产业为特色的医药产业大格局,力争到202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
其中,化学药(仿制药)、中药(民族药)工业总产值达200亿元;植物提取物及衍生大健康产品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以疫苗为主的生物药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
据昆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斌介绍,为实现上述目标,昆明市将持续巩固提升大健康传统产业领域,着力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新型疫苗、基因及细胞、再生医学、精准医疗服务,加快生命科学创新领域的培育和发展;依托区位优势、资源配置、产业基础等条件,积极推进通盈药业“双环铂”新药研发生产基地、国药中生云南血液制品产业化基地、华润云南配方颗粒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医疗健康与养老、旅游、休闲体育、健康食品等产业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突出生物药的龙头带动作用,突出发展生物药;引导中成药生产企业向高端制剂、多向渠道转型,提高巩固三七、灯盏花等云南道地药材为原料的中药(民族药);大力鼓励和支持高端仿制药、首仿药、大品种仿制药和创新药,促进化学药(仿制药)加快发展;引导药企依托制药技术,坚持“降维、跨界、粘合”思维,加速发展化妆品、保健品和功能食品、特医食品等大健康产品。
“为有效支持和助推产业发展,昆明市还将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强化政银企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加大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张斌说。 (记者 孔垂炼)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