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恋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1-11-02 08:55:59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海滨高原,一旦相遇,便是道不完的故事。山海之间,自有深情,山眺望着海,海依恋着山,共谱山海之恋。

——题记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从山到海,共饮一江水。上海与云南,相隔数千里,奔腾不息的长江,犹如一条纽带,让两地血脉相连。

  一方热土写风流,9000多个日日夜夜,东西部协作凝聚起跨越千山万水的情谊,山海守望结硕果,胜利之花在广阔的云岭大地傲然绽放。

  同频共振25载,交织出深情厚谊

  上海和云南的情缘,始于20世纪60年代。汽笛声中,5万多名上海知青,化身为5万多颗扎根云南的“种子”。

  几年云南行,一生云南情。感情在传承,联系在延续。1996年,中央确定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自此,山把海揽进怀里,海将山装在心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尤其是2016年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银川会议”以来,沪滇携手吹响消除绝对贫困的奋斗号角。

  沪滇两省、市党委、政府积极推进对口帮扶合作,成立帮扶工作组,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沪滇经贸合作,促进沪滇产业深度融合、企业互动发展。

  上海把云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用心、用情、用力帮扶,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批批援滇干部人才前赴后继,一代代热血青年挥汗乡野,一个个感人故事播种山间,青丝白发交织出沪滇两地延绵不断的深情厚谊。

  没有人是红土地的过客,这里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一人援滇、全家援滇,朋友援滇、整城援滇,成了上海尽锐出战、全情投入的生动写照。

  多年来,援滇干部人才从东海之滨到云岭之巅,只为实现“不忘初心、共奔小康”的庄严诺言。

  他们的挂职时间虽然有长有短,但只要踏入了云岭大地、迈上了援滇之路,援滇之情便伴随一生。

  一位援滇干部在3年挂职结束时动情地说,“3年我穿破了3双鞋。”第一双鞋破了,他了解了大山百姓的辛苦;第二双鞋破了,他知道了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第三双鞋破了,他明白了老百姓心中期盼和希望,也与当地百姓、与云南结下了最为深厚的情谊。

  路,越走越远;心,越走越近。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用双脚去丈量山的高度,用双手去传递海的温度。

  开出“美丽产业花”,结出“丰硕产业果”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25个春夏秋冬,上海与云南之间的情谊从未间断,高层互访从未间断,干部人才选派从未间断。

  双方从产业合作、就业帮扶到消费带动,各方面各层次的交流交往交融从未间断,上海援建各类项目10673个,培训各类人才59万余人次,逾110万群众直接受益。

  小到一颗金色柠檬,大到一片产业园区,上海云南手连手、心连心,砥砺前行、锐意进取,在彩云下的红土地上,不断开出“美丽产业花”,结出“丰硕产业果”。

  昆明市寻甸县羊街蔬菜名头虽响但“出门”不远,2018年,上海援滇投资在羊街镇建蔬菜冷库,解决果蔬保鲜的“最初一公里”,并带动当地新建4个冷库。

  目前,羊街蔬菜南下广东、东抵浙江,年产量6万吨。除了蔬菜,还有水果。大理州巍山县沿江片区5个乡(镇)的柠檬种植面积达1.3万亩,4522户16502名群众受益。

  2020年以来,上海和大理州祥云县合力打造滇西花卉中心,建设特色花卉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鲜切花种植基地近百亩,惠及全村1267户4804人。

  如今,沪滇正携手在祥云县加快推进申洱花卉产业园区,核心区主要用于菊花种苗生产和切花菊、玫瑰、康乃馨等种植,同时兼具花卉科研和种植培训等功能。

  扶贫车间里的流水线隆隆作响,乡村果园枝头瓜果飘香,基础设施从发展“拦路虎”蜕变成“新引擎”,云岭广袤山区一派生机勃勃。

  沪滇帮扶坚持聚焦消费帮扶,着力发挥上海大市场、大流通优势。近年来,上海不断引导云南优质农特产品进入上海千家万户,走向全国。

  统计显示,“十三五”以来,上海市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5.64亿元,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帮扶项目5693个。

  沪滇帮扶坚持强化产业合作,提升当地“造血”能力。上海积极引导各类企业赴对口帮扶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完善带贫机制,惠及贫困群众。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活牛“出山入沪”。今年9月16日,沪滇协作产业示范项目——鹏欣集团万头肉牛养殖项目落户昭通市鲁甸县。

  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通过产业链集群提供就业岗位,带动种植养殖合作社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沪滇携手研究出台一批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推进“沪企入滇”工程,上海一批知名企业、商会纷纷到云南投资兴业。

  在云南“沪企入滇”工程推动下,上海复星集团、绿地集团、新沪商联合会等133家知名企业、商会到云南投资兴业。

  上海蔬菜集团、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在云南11个州(市)建成18个蔬菜产销对接基地、3个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云南成为上海农产品的重要来源地之一。

  共铸发展格局,谱写新时代壮丽篇章

  奋斗者永不止步,如今,沪滇协作正书写新的篇章,上海力量将持续助力建设彩云之南。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上海与云南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已经扩展为云南全省。

  沪滇对口协作迈上新征程,透过25年来沪滇的结对牵手,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山海一家亲的伟大传奇正向未来延伸。

  这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沪滇协作25年,是高位推动、真情互动的25年,是真抓实干结硕果的25年,更是加深情谊、携手共进的25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知己者,不以天涯为遥。沪滇携手,山海一家。山海牵手,未来可期。

  2021年,沪滇协作站上乡村振兴新起点,上海将在“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产业+云南实践”“上海智力+云南应用”等方面重点探索。

  沪滇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合作方式,强化双方的要素链接、产能链接、市场链接、规则链接,实现双向赋能,在“两个循环”中全面推动沪滇协作再上新台阶。

  沪滇协作以来,两地各层面、多元化、全领域的扶贫协作正在黄浦江边和金沙江畔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绩的背后,是两地跨山越海的兄弟情谊,是经风历雨后的合作信念。

  今年6月8日,云南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学习考察,与上海市共同举行上海云南对口协作第二十四次联席会议。

  云南省领导在会上满怀深情地说,上海援滇干部是一支优秀的团队,云南人民从他们身上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上海力量”“上海精神”“上海温度”。

  朋友越走越近,亲戚越走越亲。10月21日至23日,上海市代表团来到云南,详细了解沪滇对口协作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探索推进具有新阶段特点、更可持续的协作机制,更好助力云南乡村全面振兴。

  千山万水,隔不断沪滇情深;巍巍高原,挡不住帮扶脚步。跨越千里的牵手,内涵日益丰富,合作不断延伸。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进入新发展阶段,沪滇协作面更广、领域更多、空间更大,前景广阔。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新时代召唤新作为,沪滇两地一定能携手开创美好新未来,共铸发展格局,谱写新时代沪滇协作的壮丽篇章。(记者 彭 波)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