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守护”群众大健康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1-11-09 09:00:35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昭通市将守护人民健康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卫健系统积极行动,聚焦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不断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推广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出惠民便民的真招、实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强大动力和扎实举措,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线上线下+医疗服务”

  提高患者就诊效率

  针对就医群众反映突出的就医过程挂号排队、看病等候、检查排队时间长和医生问诊时间短“三长一短”问题,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带头,全市各大医院紧随跟进,聚焦医疗服务新业态、惠民服务新延伸、医疗监管新规范,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借势大数据系统,推出“线上+线下”“互联网+医疗”服务,“点对点”精准施策施治,形成“电话+现场+官网+微信”预约挂号、“窗口+扫码”医疗付费、“行政巡查+增加骨干医生出诊率+医学影像资料共享”提升诊疗水平、“楼层索引+志愿者引导+老年患者舒心就医服务”有序疏导、“微信评价通道+问题投诉信箱”反馈评价等全新医疗服务模式,“三长一短”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

  如今,医院门诊大厅、交费窗口、楼梯过道排长队的场景不见了,门诊挂号时间由原来30多分钟减至3分钟到5分钟、就诊等待时间由原来1个多小时减至25分钟以内,常规检查大部分都能在30分钟内完成,医生问诊时间也根据不同病情有了较大提升,“三长一短”变成“三短一长”,就诊效率大幅提高,患者满意度达到93%,肉眼可见的变化,就诊的舒适度,让广大患者竖起了大拇指。

  “龙头项目+硬件建设”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今年8月28日,昭通市委、市政府召开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办公会,就土地、合作、编制、补助、产业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会议强调,要为昭通人民办一所好医院。

  该项目按照省发改委提出的“两个1”“四个5”目标进行规划,预算总投资63.06亿元,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昭通现场办会精神、打造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的一个重大民生项目。目前,项目一期工程主体已完工,正在全面推进装饰装修,预计年底投入试运营;二期工程计划2022年底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滇东北片区优质医疗资源匮乏、专科诊疗能力不足和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辐射滇、川、黔及周边地区1000万人以上。

  今年以来,昭通市大力实施“龙头项目+硬件建设”行动,以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为龙头,全面实施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和县级医院提质晋级行动计划,加强县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和乡镇、社区心脑血管救治站及慢性病管理中心“一站一中心”建设,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医疗下沉+健康管理”

  为健康“保驾护航”

  今年4月以来,昭通市卫健委印发“健康进社区”长效机制实施方案,整合公立医院医疗资源优势,推行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网格下沉”模式,在城市社区设立“健康小屋”,每周派出2名以上党员医生到“健康小屋”开展健康咨询服务、健康宣传教育、医务人员培训、文明卫生引导和义诊活动,打通群众健康服务“最后一米”,真正“便民、利民、惠民”。截至目前,已派驻医务人员2000余人次,无偿服务群众20000余人次,切实为民办实事、好事,提升健康文明水平。

  与此同时,昭通市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2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74元,继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4种慢性病签约履约率达99.79%;建立“六免三救助”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免费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不断提高妇幼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健康老龄化管理能力,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99%以上。

  此外,昭通市还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中国居民健康素养66条和云南健康6条新风尚等内容,营造人人“创卫”、人人健康的浓厚氛围。(本报记者 鲁宽 通讯员 胡华玉 罗娇)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