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昭通市将守护人民健康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卫健系统积极行动,聚焦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不断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推广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出惠民便民的真招、实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强大动力和扎实举措,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线上线下+医疗服务”
提高患者就诊效率
针对就医群众反映突出的就医过程挂号排队、看病等候、检查排队时间长和医生问诊时间短“三长一短”问题,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带头,全市各大医院紧随跟进,聚焦医疗服务新业态、惠民服务新延伸、医疗监管新规范,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借势大数据系统,推出“线上+线下”“互联网+医疗”服务,“点对点”精准施策施治,形成“电话+现场+官网+微信”预约挂号、“窗口+扫码”医疗付费、“行政巡查+增加骨干医生出诊率+医学影像资料共享”提升诊疗水平、“楼层索引+志愿者引导+老年患者舒心就医服务”有序疏导、“微信评价通道+问题投诉信箱”反馈评价等全新医疗服务模式,“三长一短”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
如今,医院门诊大厅、交费窗口、楼梯过道排长队的场景不见了,门诊挂号时间由原来30多分钟减至3分钟到5分钟、就诊等待时间由原来1个多小时减至25分钟以内,常规检查大部分都能在30分钟内完成,医生问诊时间也根据不同病情有了较大提升,“三长一短”变成“三短一长”,就诊效率大幅提高,患者满意度达到93%,肉眼可见的变化,就诊的舒适度,让广大患者竖起了大拇指。
“龙头项目+硬件建设”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今年8月28日,昭通市委、市政府召开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办公会,就土地、合作、编制、补助、产业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会议强调,要为昭通人民办一所好医院。
该项目按照省发改委提出的“两个1”“四个5”目标进行规划,预算总投资63.06亿元,是贯彻省委、省政府昭通现场办会精神、打造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的一个重大民生项目。目前,项目一期工程主体已完工,正在全面推进装饰装修,预计年底投入试运营;二期工程计划2022年底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滇东北片区优质医疗资源匮乏、专科诊疗能力不足和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辐射滇、川、黔及周边地区1000万人以上。
今年以来,昭通市大力实施“龙头项目+硬件建设”行动,以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为龙头,全面实施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和县级医院提质晋级行动计划,加强县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和乡镇、社区心脑血管救治站及慢性病管理中心“一站一中心”建设,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医疗下沉+健康管理”
为健康“保驾护航”
今年4月以来,昭通市卫健委印发“健康进社区”长效机制实施方案,整合公立医院医疗资源优势,推行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网格下沉”模式,在城市社区设立“健康小屋”,每周派出2名以上党员医生到“健康小屋”开展健康咨询服务、健康宣传教育、医务人员培训、文明卫生引导和义诊活动,打通群众健康服务“最后一米”,真正“便民、利民、惠民”。截至目前,已派驻医务人员2000余人次,无偿服务群众20000余人次,切实为民办实事、好事,提升健康文明水平。
与此同时,昭通市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2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74元,继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4种慢性病签约履约率达99.79%;建立“六免三救助”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免费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不断提高妇幼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健康老龄化管理能力,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99%以上。
此外,昭通市还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中国居民健康素养66条和云南健康6条新风尚等内容,营造人人“创卫”、人人健康的浓厚氛围。(本报记者 鲁宽 通讯员 胡华玉 罗娇)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