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王承吉摄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945亿元,离跨过千亿元门槛只差临门一脚的普洱市,后发赶超态势越来越强劲。
“十四五”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以现场办公会形式明确提出各州(市)未来发展定位。其中,对普洱市的定位是,建设成为绿色经济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
按照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的《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州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普洱市提出的重点任务安排,普洱市将从提高基地化水平、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等方面重点发力,全力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努力创建成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在全域绿色转型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按照《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定位:未来15年,普洱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1500亿元以上,碳达峰行动走在全省前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前沿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民生福祉不断增进;2035年经济总量达到36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形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要实现上述宏大而美好的目标,必然要依靠产业发展来支撑。
素有“绿海明珠”之称的普洱市,绿色既是其生态优势,也是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早在201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已批准普洱市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十三五”期间,普洱市GDP年均增长7.9%,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产业绿色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加快,绿色GDP占比达96.6%。
随着省委、省政府赋予普洱“建设成为绿色经济示范区”的全新定位,标志着普洱绿色经济建设将从局部“试验”走向全省、全国“示范”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阶段。
现场办公会后,普洱市委、市政府及时作出了“十四五”时期全市绿色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围绕建设特色生物、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休闲度假养生“四大绿色产业基地”,持续推进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和增量经济绿色化构建。全力打造现代林产、旅游康养、高原特色农业3个“千亿级产业”,普洱茶、生物医药、现代制造3个“五百亿级产业”,现代物流、数字经济2个“三百亿级产业”,促进绿色产业提质增效,培育世界一流“三张牌”新优势。
《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围绕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普洱市将大力建设有机茶叶、精品咖啡、高端肉牛、高效甘蔗及中药材、水果、蔬菜基地,全面提升茶叶、咖啡、肉牛精深加工水平,力争到2025年基地化率提高到5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
普洱市把建设高端肉牛产业基地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精神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举措之一,召开全市肉牛产业发展专题会议,明确年内完成编制《普洱市现代肉牛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2025年)》。此外,还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成立肉牛产业专班等方面做了明确安排。
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
省委、省政府把“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作为普洱市未来发展的“三个定位”之一,也是基于普洱绿色生态优势和旅游产业基础作出的精准决策。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提升普洱国际区域影响力的重要契机,更是推动普洱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普洱生态环境优越,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森林覆盖率达74.59%,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清新空气”标准14倍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里生物多样性丰富,有2700多年的千家寨古茶树、1700多年的邦崴古茶树,在普洱市境内活动的野生亚洲象占全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六成以上。普洱素有“生物种质基因宝库”“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王宫”等美誉,先后荣登“2020年度中国康养旅游目的地案例”和“中国康养城市50强”榜单。
“十四五”时期,普洱市将坚定不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加速推进国家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森林康养基地等建设,打造景迈山—无量山—哀牢山等生态旅游景区,推出20个高端度假康养旅游综合体,用全域化的理念建设“生态旅游博物馆”,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切实发挥旅游为民、旅游惠民的带动作用。
围绕普洱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指导意见》还提出,加快推进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挖掘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打造一批高端旅游产品,打响“养在普洱”健康品牌。(本报记者 孔垂炼)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