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贡“蝶变”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1-12-02 08:50:01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经过美丽县城、卫生城市“双创”建设后的怒江州福贡县城,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广场呈现眼前。

  从破旧茅屋到楼房林立,从交通闭塞到道路通达,从过江靠溜索到峡谷架起“幸福桥”,从深度贫困到幸福生活,几年的时间,福贡发生了巨大变化。

  建设“美丽城”

  昔日,福贡县城的夜晚安静得能听到浪潮翻涌,街边只有三三两两的路灯和寥寥无几的行人。如今,重新规划建设后的福贡县城,已变成人流涌动、灯光通明、色彩斑斓的美丽县城。

  2021年3月,云南建投安装股份有限公司的建设者们进驻该县后,通过参与美丽县城建设,见证了福贡城市变美、生活变“甜”之路。

  近年来,福贡县乘着精准扶贫的“东风”,把创建美丽县城和卫生县城“双城同创”作为重大经济工程、民生工程实施,聚焦“干净、宜居、特色、智慧”4大要素,加快江东老城区改造和江西新城区建设,全力打造民族文化浓郁、山水特色鲜明、干净宜居生态的美丽新县城。

  福贡美丽县城建设项目负责人张文宝表示,县城的“变化”既有县委、县政府的精准规划与布局,同时也有建投股份等施工单位的职工挥汗如雨、抢抓工期与质量的辛勤付出。

  沿街所有灰墙都变成令人愉悦的暖橘色,灌木和花草精神饱满地在风里摇曳,街上挂满了红灯笼。

  傍晚,随着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落下,全城的灯亮了起来,红灯笼、七彩装饰灯、路灯……色彩斑斓的灯点亮了整个县城,街道、商铺、广场、公园、桥头、河堤的美景展现眼前。

  留住“民族魂”

  破旧的房屋被推倒,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却又完好地留住了当地民族特色。

  要翻新,也要留旧。为此,建设者们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让福贡看起来美丽,更重要的是留住浓郁的“民族风”,留住魅力四射的“民族魂”。

  沿着怒江走进福贡,一路上的房子都是橘色调的墙面,灰色的屋顶,这一片区的居民盖房子都喜欢用这个色调。

  拐进环山公路,从高处俯瞰,葱绿的峡谷间林立着暖橘色建筑,异常显眼,就像福贡人民率真豁达、热情奔放的个性,拥抱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象征着福贡人民勤劳勇敢、生生不息的“图腾”,被印在福贡焕然一新的墙面上,热闹的广场上,连接两岸的桥上。这世代传承的图腾源自最朴实的生活,又在最朴实的生活中传播和延续。

  “哦得得哦得得,阿哥牧羊转山头,阿妹放猪守田边……”怒族民间音乐《哦得得》在城市的不同角落里响起。

  广场上、公园里,男女老少踩着节拍,甩手、踏步、跺脚、踢腿,整齐一致,人们沉醉在欢乐中,畅翔在笑容里。

  市民杨建川坦言,“双城同创”让福贡县城脱胎换骨,实现了绿化“从少到多”、道路“从劣到优”、灯光“从亮到美”、文化“从弱到强”、特色“从无到有”的美丽“蝶变”。

  奏响“交响乐”

  石月亮、七莲湖、中国最美村寨老姆登、“记忆之城”知子罗……怒江两岸的福贡,旅游资源丰富。高速公路贯通,缩短了福贡与外界连接的距离,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游客们悄然而来,又匆匆离去,如何能留住他们,建设者们把注意力放到了一个旧村落上,他们充分利用这个小小的村子,为福贡打通一条独有的“动脉”。

  俯瞰这个藏在角落里的旧村落,像一颗跳动的心脏,绵延的山脊似是连接着心脏的“动脉”,也因此福贡人叫它“木尼玛”(傈僳语的意思是“地球的心脏”)。这个原本不起眼的“木尼玛”被建设者们改造成了一个旅游特色村。

  从观景房的窗户看出去,激流勇进,怒江的浪潮总是让人心潮澎湃。

  整洁的街道、宽敞的路面、完善的设施,“木尼玛”的舒适让远方的客人留了下来。街巷间的舞蹈洋溢着热情,人们的歌声中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到这里印象最深的是当地人口中的‘拉贝’,路灯上有,每家每户的墙上有,几乎随处可见。”杨建川说,“木尼玛”人的心牵动着这些远方的客人,而客人们也让这一颗江畔遗珠绽放异彩,木尼玛这颗“心脏”不断跳动,为福贡源源不断地传输能量。

  脱去贫困之后,福贡城不断“升温”,联系着大中城市、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美丽县城建设之路的开启,正推动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进。(本报记者 张珂)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