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崔岗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排头兵目标要求,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云南落地生根,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并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八大优势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彰显特色优势,绿色能源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全省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883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2.2%,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发电量等指标全国领先,世界一流。2020年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降低30.23%,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有机产品认证数量位列全国第三,绿色食品认证位列全国第七。“绿色”已成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底色。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2020年,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8%;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为4%,九大高原湖泊劣Ⅴ类水体数量由2015年的4个减少到1个,完成33条黑臭水体整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81.2%和90%。
绿美云南建设全面开启。命名了36个“美丽县城”,授牌了27个“特色小镇”,建成3条美丽公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县12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建成了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区)、生态文明乡镇(街道);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县城)37个、省级85个,国家森林城市6个、国家森林乡村235个。
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逐步牢固。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生态安全体系,推进普达措国家公园试点建设,持续开展“森林云南”建设,全省森林面积(3.74亿亩)、覆盖率(65.04%)、蓄积量(20.67亿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颁布实施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率先发布生物物种名录,率先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建成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累计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创建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5个,为弘扬生态文化、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云南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促进条例》及实施细则颁布施行;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增加到39个,建立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构建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完成了“三线一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累计完成135项改革任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加快形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稳致远。(本报记者 孔垂炼)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