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云南省怒江州,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也是全国民族族别成分最多和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
曾经,延续千年的整体性贫困,如一座大山压在怒江州各族群众头顶。
如今,挥别贫困实现“千年跨越”,怒江州各族儿女踏歌而行再启新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怒江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成就非凡的辉煌十年。
在8月5日举行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怒江专场上,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说,“十年来,怒江州每天都在变化、每时都在进步,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实绩为证:十年来,怒江州GDP总量年均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6%,财政收支年均增长7.7%和9.8%,特别是2017年以来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从长期全省垫底跃升至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增速全省排名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二。
群众生活“千年跨越”
纳云德介绍,怒江州曾经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贫困发生率曾高达56.24%,是全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超常规力度攻克贫困堡垒。通过艰辛努力,全州实施了10.2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从根本上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脱贫攻坚期间,怒江州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30.5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15个。全州共规划建设了67个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相当于全州近1/5总人口、1/4农村人口、1/3贫困人口搬出大山、迁入城镇,告别了昔日的“千脚房”、杈杈房、茅草屋,住进了窗明几净、家具家电齐全、网络宽带到户的新楼房。
2018年,怒江州独龙族在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率先实现整族脱贫。
2020年底,怒江州26.9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4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县(市)全部脱贫摘帽,千百年来压在怒江人民头上的贫困大山被彻底“挖掉”,怒江州实现了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
统计数据显示,十年来,怒江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4217元提升到2021年的29639元。2021年,全州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3090元,增幅达20%。
纳云德说,在新的征程上,怒江全州上下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产业发展“六轮驱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怒江州始终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产业发展壮大工程”“品牌培育工程”,加快推进6大产业发展。
如今的怒江州产业发展,已呈现“六轮驱动”全新格局。
旅游产业呈现新亮点,老姆登·知子罗、丙中洛、独龙江等景区成为怒江旅游的新名片,打造了独龙江景区等一批高A级旅游景区。
以草果为代表的绿色香料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绿色香料产业园基本建成;全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万亩,成为全国草果核心产区和全省最大的草果种植区,带动4.31万农户16.5万人增收,研发出调味品、饮品、化妆品、保健品等“草果+”7个系列30余个产品,草果正气茶、草果啤酒、“草果多”系列糕点已上市销售,草果酒、草果酱、草果巧克力等8个产品已具备上市条件。
十年来,怒江州绿色能源产业在发展中持续壮大,目前全州电力装机容量接近450万千瓦。
此外,十年来,怒江峡谷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兰坪百亿绿色铅锌产业3大产业加快发展。
生态建设增绿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怒江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祖国西南生物生态安全屏障筑得更牢。
纳云德告诉记者,十年来,怒江州大力推进怒江、澜沧江“两江”流域生态修复,完成人工造林172.06万亩、封山育林35.75万亩、退耕还林53.43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72.96%提高到78.90%,居全省第2位,“两江”流域山更青了、水更绿了。
十年来,怒江州全面推行林长制,3万名群众当上了生态护林员,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成效明显,新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在怒江境内不断被发现。
十年来,怒江州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了怒江大峡谷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等专项行动。2020年,怒江州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贡山县被命名为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此外,怒江州自2016年起实施“怒江花谷”生态建设,自2019年起实施30万亩“保生态、兴产业、防返贫”生态建设,今年起又开展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怒江州生态建设步伐持续向前。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怒江州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十年来,怒江州先后实施了5.7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近17万贫困群众解决了住危房问题,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往日破败萧条、满目疮痍的山村变成了今天充满生机、井然有序的美丽新农村,农村旧貌换新颜。
十年来,怒江州持续抓实美丽县城、美丽村庄、美丽庭院建设,推动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怒江大峡谷两岸一个个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拔地而起,城镇越来越美了。
独龙江隧道贯通,结束了独龙族群众半年大雪封山无法出行的历史;保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拉近了怒江与世界的距离;怒江“美丽公路”,让游览怒江大峡谷更加快捷顺畅;曾经泥泞难行的乡村“羊肠小道”,变成了硬化到户的“幸福之路”;兰坪丰华通用机场建成通航,实现了怒江各族人民的“飞天梦”;145座跨江大桥,让怒江各族人民过江靠溜索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今天的怒江,天堑变通途,人背马驮成为历史,‘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成为了现实。”纳云德欣喜地说。
统计数据显示,怒江州公路总里程现已达6658公里,比2012年增加了1938公里,足足增加了3倍多。
“回望十年来的历史巨变,着实令人鼓舞、信心倍增;展望未来的发展征程,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纳云德表示,如今的怒江,正朝着全面建设脱贫致富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的更高目标全力迈进。(本报记者 孔垂炼)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