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昆明高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紧扣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全省新兴产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新高地、对外开放的新载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全省园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在8月18日举行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园区经济专场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对云南园区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介绍。
取得7个新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类开发区(园区)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全省经济增长、产业集聚、创新发展、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建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园区经济蓬勃发展,规模体量迈上新台阶。全省园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加强,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他用7个“新”概括总结全省园区发展取得的成效。
规模体量迈上新台阶——2021年,全省各级各类园区营业收入突破2.5万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贡献税收超过1500亿元。全省营业收入超500亿元的园区达到11个,其中,昆明经开区、昆明高新区、滇池旅游度假区3个园区超2000亿元。
产业集聚取得新成效——园区优势产业向重点园区集聚趋势日渐明显,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区域协同、错位发展的格局。以曲靖、楚雄、保山为重点的硅光伏产业集群渐成气候,以文山、红河为重点的绿色铝产业集群渐成规模,以曲靖、昆明、玉溪为重点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初具雏形,以昆明、玉溪为重点的数字经济产业不断壮大,以昆明、玉溪、楚雄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发展质量得到新提升——全省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数约占全省的60%,园区企业竞争力增强。全省获批9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33个省级示范基地,培育759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
园区建设呈现新面貌——全省各州(市)坚持以产带城、以产兴城,园区产城融合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导向更加鲜明。昆明经开区、玉溪高新区等8个园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园区,牟定成为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玉溪市、普洱市成功列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昆明、曲靖、玉溪等地积极探索“管委会+公司”扁平化管理模式。昆明市全面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建磨憨国际口岸城市,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昆明经开区与上海临港集团探索合作共建昆明科技城;楚雄与上海嘉定、瑞丽与江苏扬州、临沧与南京江宁等结对共建,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保山市集中各县(市、区)资源要素打造“园中园”。
营商环境实现新改善——昆明、楚雄、曲靖等地推行“多证合一”“多批合一”“多图联审”等举措。昆明、楚雄、曲靖等地推行商事登记确认制、产业项目先建后验、重点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等做法。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逐步形成。
对外开放呈现新气象——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159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实,探索形成276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首创46项。2021年全省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经济总量占全国边合区的比重超过25%。
实现4个新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园区成功实现发展导向从单纯追求速度向更加注重质量转变。省商务厅副厅长、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副主任张红介绍,截至2022年6月,云南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54579户,完成外贸进出口2598.27亿元(含边民互市)。159项国家和省改革试点任务实施率为100%。
园区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式转变。2019年8月30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昆明、红河、德宏三个片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昆明经开区现代商贸物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占园区营业收入比重达到49%,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加速聚集。
园区发展理念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德宏州瑞丽边合区重点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加工业以及柚子、坚果、高山古树茶为主的特色农业。红河州河口边合区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临沧市抓住“海公铁”联运项目,加快培育发展进口农产品加工、出口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和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两大重点产业。普洱市孟连边合区加快发展锡矿、锌矿、红木、橡胶、石材等加工业,拓展机械设备、日用百货等出口。
园区发展模式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引领转变。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RCEP协定实施,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新机遇。我省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优势,以国家级经开区、中老磨憨磨丁跨合区、综合保税区等为重点,率先实现“产业规划布局协同、产业链招商引资协同、产业链要素配置协同、承接产业转移协同、发展成果分享协同”五个协同,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推进发展“五步走”
下一步,我省将充分发挥园区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集群集约、绿色低碳、数字智慧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
在产业集群上再发力。进一步增强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支撑力。深入贯彻落实产业强省三年行动,围绕打造中国铝谷、光伏之都,优化全省产业布局,以园区为重要载体,聚焦绿色铝、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力争2022年新增工业总产值852亿元。
在体制机制上再创新。进一步增强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竞争力。持续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在优化园区机构设置、市场化选人用人、健全绩效激励机制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着力破解投融资、要素保障、政府性资源配置三大难题,扩大有效投资、支撑园区高质量发展,2022年确保完成投资366亿元。
在对外开放上再提速。进一步增强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辐射力。对外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发开放试验区、经开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平台,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深度融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再提升。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综合用好省预算内投资、各类专项资金和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园区道路、标准化厂房、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开展各类示范园区创建,推广建设智慧园区、数字园区。
在责任落实上再压实。进一步增强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保障力。切实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园区落地生根,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汇聚。研究建立开发区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结果在园区调区扩区、机构设置调整、晋级奖励、政策支持等方面的运用,切实发挥“指挥棒”作用,推动园区竞相发展。 (实习记者 李璐航 付欣鑫)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