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岭:希望的田野更有希望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2-11-17 09:55:17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各方共同参与。近年来,以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协同发力,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云南经济日报·财金云南》推出《乡村振兴·我的村》特别报道,踏响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展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化“三农”壮美画卷。


贺岭全貌

  初秋时节,走进临沧市沧源县糯良乡贺岭村,连绵起伏的山峦与垄垄苍翠碧绿的茶园交织,宛如绿色的玉带纵横山野,勾勒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以“党建+”模式找准农村治理的着力点,不断激活“红色引擎”,使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抓好各项衔接,加大产业发展力度,推进工作向深里走实里走……

  近年来,中国人寿云南省分公司与乡村振兴联系点贺岭紧密联系,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党建引领、茶旅结合、兴边富民”的产业发展致富路。

  时下,穿行在贺岭,处处涌动着蓬勃奋发的生机和活力,这片希望的田野更加充满希望。

  产业花开富乡邻


充满无限生机的茶山

  几年前,在外闯荡多年的鲍建明作出决定——舍弃繁华的城市,怀揣对未来的憧憬,回到生养之地贺岭。

  鲍建明选择茶叶做文章,鲍红伟则养殖山窝鸡,经一番努力拼搏,两人的产品如今已远销山东等地。

  一双双巧手上下翻飞,翠绿的茶叶落入茶农的竹篓中。贺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品质良好,共有茶园3679亩。

  通过茶叶种植,形成贺岭产业名片,吸引外部茶企入住,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能力,茶叶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以党员为主带动群众参与,贺岭通过茶叶合作社大力推广茶叶管护农业机械化,机械采摘鲜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茶叶合作社在实现统购统销的同时,以党员为主的合作社管理层,推广、提升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知识和技术,固化劳作习惯,开拓市场销售。

  贺岭优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借助CTC茶厂,提升村级茶叶合作社茶园管理能力、茶叶种植技术,接触市场提升销售能力,提高干茶加工技术。

  正是看到贺岭茶叶的发展前景,在外打工十年之久的90后鲍建明回到村里,凭借在外学到的做茶技术,成立茶厂后,以贺岭茶叶作为原材料做起了手工茶。

  以往,老乡们种植的鲜叶只能交给其他茶厂作为红碎茶调茶,卖不出高价钱,而手工茶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一市斤鲜茶叶的收购价鲍建明就出到4.5元。

  返乡创业的鲍建明不仅自己挣着钱,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增加收入。更让人感慨的是,他还毫无保留地向大家传授分享制茶技术和茶叶销售渠道,带动更多的群众种茶。

  通过积极探索茶园流转、土地流转,积极培育做强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合作社,贺岭正在探索一条资源集约化、劳动力组织化、产业规模化的发展路子。

  如今的贺岭,利用资源优势,以企业带动发挥品牌效应,形成茶叶的优化配置和多元化经营格局,提高了产业发展水平。

  目前,贺岭的茶叶产业机制既实现了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加工原料,也有效提升了群众收入,解决了群众销路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增强群众种植茶叶的信心和动力。

  2021年,全村鲜叶产量630吨,实现产值160万元,全年鲜叶实现增产80吨,有效带动380户茶农实现增收,茶叶产业花开富乡邻,真正成为贺岭人民的“摇钱树”。

  为积极助推茶叶产业升级,中国人寿云南省分公司出资30万元作为贺岭茶叶合作社启动资金,让茶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经济效益。

  抱团致富信心足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为贺岭打造美丽乡村添砖加瓦

  “李大哥,下地回来啦?开拖拉机一定要注意安全。”中国人寿云南省分公司派驻贺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刘圣伟驻村一年多,已和村民打成一片。

  “刘书记很有意思,竟然把摩托车从昆明快递到贺岭,天天骑着摩托车往村民家里跑。”一来二去,村民们都知道了这件事。

  这辆云A牌照的摩托车,每天穿梭在村头巷尾,载着刘圣伟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

  “没问题,马上发货。”放下手机,在贺岭养殖山窝鸡的鲍红伟迅速将客户需要的山窝鸡蛋装箱打包后发往上海。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草籽野菜……1万多只山窝鸡采取山林放养养殖,保证产品绿色生态,因此“土味浓厚”的鸡蛋备受客户青睐,每年销售达到四五万枚。

  山窝鸡养殖,为鲍红伟打开一扇致富新窗。慢慢地,他不甘心只养鸡,还搞起了蔬菜种植,总之什么赚钱做什么,往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会儿喂鸡,一会儿种菜,看见鲍红伟有些“不务正业”,担心他吃亏的刘圣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万一稍有不慎,这几年辛苦积累的家业将付之一炬。”一天晚上,刘圣伟再也忍不住了,拍着桌子对鲍红伟一顿怒怼。

  此后,鲍红伟把“野心”暂时埋藏在心里,回归主业,一门心思投入到养鸡中,打算进一步扩大规模,把鸡蛋卖到更多的城市。

  森林植被良好的贺岭气候温暖,非常适合山窝鸡养殖,鲍红伟更加坚定以此带动附近村民参与养殖、抱团致富的信心。

  鲍建明想提升茶叶产能,鲍红伟想扩大养殖规模,受制于资金等因素,两人都遇到了把事业做大做强的“拦路虎”。

  贺岭村党总支、村委会把他们列为重点扶持的致富带头人,目前,鲍红伟的山窝鸡养殖项目已经成功入选县里的乡村振兴项目库。

  在做实基础产业的同时,中国人寿云南省分公司出资帮助贺岭建立了种植、养殖业互助金机制,切实解决农户无投资资金、无技术、难销售的困境,助力村集体经济壮大。

  针对农户因暂时性资金困难或信息闭塞,没能力购买鸡苗等情况,村里通过互助金提供养殖、防疫等服务,与农户签订养殖和回收分成协议,达到出栏标准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破解脱贫户无发展资金的困境。

  对无富余劳动力或无养殖技术的农户,则采取以产业扶持资金入股或以“畜”入股的方式,由合作社代替农户进行养殖,所产生的收益年底给予农户利润分红。

  充分发挥合作社纽带作用,让购买、养殖、市场销售与脱贫户实际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信息互动、风险共担,有效带动了脱贫群众发展致富。

  乡村振兴展新颜


脸上写满童真的贺岭国门小学学生

  农村要留得住乡愁,必须振兴乡土文化。贺岭正采取积极举措,将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振兴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

  “党的光辉照四方,照到佤山边境村,山清水秀环境美,村村寨寨通公路,家家户户住新房,片片茶园翻金坡……”蔚蓝晴空下,田野舞台上,歌声伴着欢快的音乐随风飘扬。

  卷起裤腿干活,放下农具演出,田埂当舞台,老乡唱主角。这是贺岭组建的民族文艺队,他们因一个共同的理想聚在一起。

  接到演出任务后,鲍雄和赵红忠两名20多岁的年轻人,一大早就开着轿车赶回村里参加文艺表演。

  两人合伙在乡里开理发店,一天不营业就少收入400元。“损失一点钱算不了什么,但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小小民族文艺队,激发民族团结大力量。赵国祥是省级农耕习俗文化传承人,在他和文艺队其他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文艺队依托佤族乡亲,植根于佤族传统文化,紧跟新时代、新发展、新形势,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广大群众送去欢乐,送去新文艺,送去新生活。

  贺岭斗东自然村举办的巴饶克山地农耕文化体验展演活动,点燃了游人假日激情,人们争相体验特色农耕文化、欣赏佤族歌舞、品尝山野美食。

  每天上午,贺岭群众都在山间地头搭建的舞台进行农耕劳作文化展示,打谷子、扬谷子、铲田埂、薅秧等日常农耕场景目不睱接,充分展示阿佤人民辛勤劳作、勤劳纯朴的农耕精神。

  通过民族文艺队形式,贺岭不断丰富农耕文化体验,提升旅游品质,挖掘佤文化内涵,打造佤族农耕文化品牌,进一步推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针对发展存在的短板弱项,不断调整完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将项目规划与群众需求相结合,与贺岭的资源优势、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社会事业相结合。

  紧紧围绕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绿美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着力点,贺岭在不断探索发展茶旅融合新业态的同时,主动融入全域旅游规划大局,打造美丽乡村。

  同时,统筹合力“下好一盘棋”,激发党员群众生机活力,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着力打造出“村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美村庄新画卷。

  本着传承乡土文化,注重乡韵乡情,贺岭还突出乡村特色和田园风光的理念,系统性谋划推进绿美乡村建设。

  在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乡村建设过程中,贺岭始终坚持典型引路法,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率先将公播自然村、斗东自然村打造成为绿美乡村,成为贺岭的亮丽新名片。

  走进公播和斗东自然村,干净宽阔的道路、竞相开放的花朵、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绿植小品映入眼帘,如同走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中。

  坚持主打“红色牌+农家牌”,贺岭将红色精神与农耕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在传承红色、编织绿色中创造幸福新生活。

  贺岭的目标是依托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村庄旅游项目品质,谋划实施一批文旅项目,以旅带茶,不断提升茶旅融合发展总体形象,助推乡村扮靓、村庄发展、群众增收。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的乡村振兴蓝图令人振奋。

  中国人寿云南省分公司党委表示,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探索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贺岭村各项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记者 彭波 通讯员 杨渝 王颖蓉 摄影 杨渝 王颖蓉)

责任编辑:刘金娇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