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夜幕下的大理古城云南日报记者 陈飞 摄
星光渐亮,夜色渐浓,坐落于昆明市中心,集现代都市商贸区和历史文化街区于一体的南强街巷,是不少市民夜生活的首选之地。作为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这里已经成为昆明“夜经济”的代表和外地游客体验云南饮食文化的“打卡地”。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近年来,在国家多项政策扶持和激励下,“夜经济”成了高频词,各地纷纷打造“夜经济”品牌,激发消费活力。
“夜经济”赋予了城市夜晚更斑斓的色彩、更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延长了商家的营业时间,拓展了消费者的消费空间,更成了城市活力与魅力的风向标。
云南,以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大众诗的远方、梦的故乡,“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形象,更是早早深入人心。去年以来,“一半中国人在云南”一度成为网络热词,今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迅速“出圈”,云南用独属于自己的方式,彰显着无限魅力。
云南的夜同样让人惊艳——西双版纳的星光夜市、丽江古城的夜色之约、昆明夜斗南的浪漫鲜花……流光溢彩的“夜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脉动。
多地在探索与实践中扩能增效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中,一座座城市开启了另一种繁华与喧嚣。
昆明南强街巷 刘金山 摄
随着2022年底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在国家多项政策扶持和激励下,今年以来,各地大力挖掘夜游潜力,推动“夜经济”发展,烟火气不断升腾。
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全国来看,当下感受最直接、最明显的是消费复苏,在政策推动下,“夜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从“夜商店”到“夜商场”,从特色活动到夜游体验,各地“夜经济”的外延正不断拓展,带动线下消费快速增长。
在成都,以三色路夜市为代表的潮流夜市、后备厢集市、社区民生夜市等新型夜市,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逛街购物。以夜游锦江、特色巴士为代表的文旅融合项目,正带动“夜经济”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激活城市夜间消费活力。
在重庆,依托“两江四岸”资源优势,当地不断丰富夜间消费业态、激发就业创业活力,塑造“不夜重庆”城市品牌。璀璨的夜景正成为这座山城开辟消费新业态的重要场景,“夜经济”也成为推动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动力。
在长沙海信广场,除了各色美食,还有魔术、脱口秀表演、音乐会等,众多彰显文化特色的“夜经济”消费业态不断涌现。美术馆、博物馆也成了城市新的夜间文化消费场所,非遗书院、各具特色的夜间书店、图书馆,共同组成了“夜间读书圈”,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释放了消费潜力。
在山东济宁2023年首场“人才夜市”上,用人单位以“摆地摊”的形式送岗位,求职者在逛夜市的同时,与招聘单位展开“面对面、一对一”交流。
“夜间经济不仅延长了经营主体营业时间,拓展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带动经济发展。”李志青告诉记者,发展“夜经济”,需要立足地方特色和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其拉动消费的作用。
发展“夜经济” 云南行稳致远
绚丽多姿的山水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作为旅游大省,云南的美,说不尽,道不完。
而在“夜经济”的打造上,西双版纳告庄西双景的星光夜市、丽江的酒吧街、大理古城……无不是云南“夜经济”最亮的“星”。
西双版纳告庄西双景星光夜市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早在2014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就结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革命,通过发挥民族文化优势、自然生态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创新推出多元化的夜间旅游产品,打造出以彰显傣族传统文化特色为主的“夜经济”品牌,在“夜经济”发展浪潮中,抢得了先机,赢得了主动。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独特的民族美食,这次和女朋友一起来云南,是经过多方对比后作出的选择。”星光夜市上,来自内蒙古的庄先生说,辣椒拌芒果、炸竹虫、炒米线,这些美食让他记忆深刻。
落日余晖散尽之后,美丽的澜沧江畔,西双版纳告庄西双景步行街上,近5000户商家点亮灯火,星光夜市成为游客夜生活开始的地方。
作为西双版纳全域旅游发展的示范点,告庄西双景以文化创意和文化互动为特色,已成为西双版纳乃至云南最具人气和美誉度的大型复合型文化旅游项目。告庄西双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民族特色鲜明、业态层次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夜经济”商业街区。2021年11月,告庄星光夜市荣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荣誉称号,2022年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成为闻名全国的夜间旅游新地标。
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23年春节期间,西双版纳州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全州接待游客271.75万人次,同比增长554.51%。其中,景洪市告庄西双景接待游客突破75万人次,实现综合营业收入4.5亿元。“丰富的产品供给,科学的产业布局,为西双版纳州带来了消费市场的持续复苏。伴随中老铁路的通车运营,西双版纳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该工作人员表示。
同样提早布局“夜经济”的大理,从2016年到2018年,对全州的夜游环境进行提升改造,为“夜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2020年4月,在省政府下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大理古城景区围绕“打造复兴路夜间经济地标、升级大理古城夜间经济商圈”的目标,着力打造“一横三纵四节点”特色“夜经济”商圈,进一步激发大理古城夜间文化旅游消费潜力。
走进丽江古城,“夜经济”的回暖,让这座城市恢复了生机活力。今年以来,狮子山上灯火璀璨,万古楼的灯光点亮了古城的夜晚,狮子山下的夜市,更是装下了温暖的人间烟火。
灯火里的古城,古色古香的建筑与流光溢彩的灯光交相辉映,大街小巷里,游人穿梭,久久不愿散去……
云南各州(市)正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让“夜经济”行稳致远。
春城“夜” 越夜越美丽
“云南让我更新了对花的认知。”在傍晚的昆明斗南花市上,北京游客秦先生告诉记者,早知道云南花多,但来了云南,才知道这里的花竟有这么多品种,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昆明斗南花市 刘金山 摄
夜晚的斗南花市,清风微拂,花香四溢。在“夜经济”打造上,斗南花市培育出了“夜景、夜购、夜食、夜宿、夜游、夜娱”六大产品体系,全方位满足游客“赏花、买花、品花、食花”的多重需求。
斗南花市的“鲜花夜”,让昆明拥有了独特的“春城味”。
2019年,五华区建成南强街巷、昆明老街两个夜间经济示范街区,两个街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助推着五华区乃至昆明市“夜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示范带动下,位于盘龙区的同德昆明广场、欣都龙城和北辰财富中心等商业区,以及联盟路法式风情街、东华街道田园坊等特色街区发展迅速,释放出春城“夜经济”新活力。
2020年,昆明发布《昆明市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明确,3年打造至少15个夜间经济集聚区,打造“夜昆明”地标,发展夜间文化消费、夜间旅游消费、夜间娱乐消费、夜间餐饮消费、夜间体育消费,进一步繁荣夜间消费业态。
随着政策的实施,昆明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文艺范儿”。
“体验过斗南‘鲜花夜’,来到昆明老街和南强街巷,这里又是另一种风格。”付女士从武汉到云南旅游,她觉得昆明的夜晚很美,不仅可以品尝到各种民族美食,还可以欣赏话剧,这里拥有其他城市没有的惬意,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昆明旅游。
“夜经济”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怎样进一步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昆明为“夜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基垒台、保驾护航。
昆明南强街巷 刘金山 摄
为积极响应文旅融合,藏在南强街巷里的南强街88号剧场,将古典庭院与现代戏剧交融,将庭院之美与戏剧之美结合城市记忆、院落文化,组成庭院式演艺空间,把富有云南特色的文创产品呈现给外地游客。
南强街巷入口,市场管理方将文化IP聚焦于百年滇越铁路,通过复原蒸汽火车头和米轨铁路,让铁路文化伴着烟火气再次升腾,为“夜经济”增添历史风貌。
“一天可以卖出上百份,在南强街巷我们是独一家。”在拇指生煎包美食摊前,工作人员开心地说着,南强街巷管理方为保障商家经营效益,不会引入过多同质化商家。同时,会定时对商家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工作人员的健康证、店铺排污等,商家也严格遵守规定,确保做出让游客放心的美食。
南强街巷企划部经理何云生告诉记者:“街区目前日均客流量在3.5万人次左右,以外地游客为主。2023年1月,整条街区商户的营业额约1500万元,相比同期上涨了160%。”
推动高质量发展 还需提升各类配套服务
夜市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管理难点之一。五华区护国街道城管执法中队陈佩恩说:“南强街巷作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每天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只有维护好街区的良好形象,才能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这里,一睹夜市风采。”
昆明双桥夜市 刘金山 摄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该制定相应的市场规则和标准,规范夜间经济秩序。”李志青认为,相对于白天,夜间用火、用电、用气、交通等,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关部门应提前研判,同时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确保夜间经济场所安全有序。
为推动“夜经济”高质量发展,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云南省培育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多项政策,为发展“夜经济”提供了政策指引。
今年初,昆明市城市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商业活动场所服务管理弹性措施的通知》,从规范临时性商业活动、适度允许商业外摆、打造规模化特色夜市街区和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措施4个方面协同发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帮助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提升城市烟火气。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的工作要求,省委、省政府及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调研员吕开家告诉记者,我省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旅游新地标。2021年和2022年,先后有10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云南有26个民族,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通过民族文化和夜游文化的融合,将催生更多‘文化旅游+民族’的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助力夜游经济升级。”吕开家说,我省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吸引全世界的文旅创意者、创造者和新业态的开发者,为全省文旅行业的繁荣发展增添了无限活力。
芒市傣族古镇 云南日报记者 胡妤雅 管毓树 摄
2020年,昆明入列中国夜间经济二十强城市第十名;2021年,昆明1903文体商旅综合体、丽江古城景区、大理古城景区、楚雄彝人古镇、西双版纳告庄西双景5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昆明斗南花市、昆明老街—南强街巷、保山高黎贡文化创意产业园、德宏芒市傣族古镇、迪庆独克宗古城5个项目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文旅深度融合,消费更具活力。行进中的云南,正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让七彩云南星光灿烂。
灯火可亲,岁月静好,云南“夜经济”未来可期!
声音——
云南大学商旅学院倪向丽副教授
云南发展“夜经济”应秉承系统规划、高位发展的理念,避免无统筹的、零散的、低质量的开发建设。建设层次上,要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四级夜间经济集聚区的发展结构,盘点全省资源,根据各地基础、条件和特色,明确各地的打造重点、发展特色和建设层次,编制全省夜间经济建设发展规划,各地再编制详规进行落实。各层级夜间经济项目的打造,要对标相应的建设标准,形成“规划引领、系统推进、标准打造、高位发展”的格局,在全省范围内遴选有潜力的区域和项目进行重点打造和推广。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赵雪松教授
云南“夜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发力。从供给侧看,一是增加高水平、高层次、有特色的夜间经济基础设施供给。例如,可利用云南知名品牌、城市名片等打造特色夜间经济项目。二是改善夜间经济营商环境。如适当放松管制、快速审批、放宽营业时长限制等。三是降低经营主体的经营成本,如减免租金、摊位费,增加特色项目补助。四是科学管理,既立足于放开,又持续提升夜间治理能力,保持“夜经济”市场的效率和活力。从需求侧看,一是充分发挥民众的创造性、积极性,鼓励广大民众参与“夜经济”活动的设计、共享和创新。二是引导民众提升“夜经济”消费层次,进而提升“夜经济”丰富度和附加值。(本报记者 罗婧源 付欣鑫 刘金山)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