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编者按
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最终实现和美乡村的理想状态?如何让乡村和城市同享现代化美好生活?4月20日,在合肥举行的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合作大会暨2023最美村镇评选启动仪式上,我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玉溪市元江县结合各自区域发展现状、产业优势,向与会嘉宾进行推介,“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品牌效应持续外溢,“七彩云南”成为活动参与者瞩目的焦点。
日照梅里雪山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一座城、一幅画、一首诗”
擦亮“世界的香格里拉”金字招牌
“香格里拉是一座城,承载着纯洁的信仰和向往;香格里拉是一幅画,绘尽人间美景和日月星辰;香格里拉是一首诗,书写千年历史和多彩人文。”
在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合作大会暨2023最美村镇评选启动仪式上,香格里拉市副市长郑建江对香格里拉进行了推介。
香格里拉市地处滇、川、藏大三角交汇处,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是千年茶马古道的要冲。近年来,香格里拉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广阔的市场空间、优质的营商环境和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重点发展文化旅游、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矿业四大产业,着力构建具有香格里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2022年,香格里拉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5.5亿元,增长1.8%,占全州的6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5213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512元,增长9.7%。
资源富集,潜能无限。“香格里拉是一个资源富集区,森林、生物、水能、畜牧、矿产等资源优势凸显。”郑建江说,香格里拉通过太阳能、生物质能、光伏和“水光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发展创新,为构建绿色、安全、低碳、高效的绿色矿业奠定良好基础。
香格里拉地处“三江并流”有色金属成矿带腹心区,目前已探明和发现铜、钨、铍等25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种,铜、钨、钼、铍探明储量居全省第一。全市共设置有金属采矿权24个、金属探矿权74个,非金属采矿权38个。农业资源方面,香格里拉市有超过500万亩的牧场养殖着牦牛、藏香猪、尼西鸡等“雪域之宝”,广袤的林地孕育了虫草、松茸、羊肚菌、贝母等“天赐珍品”。在物流方面,香格里拉市充分发挥滇藏通道的区位优势,着力建设辐射滇西北、川西南及西藏地区的小中甸公铁联运物流园。该物流园定位为辐射带动周边区县发展的“仓储+物贸+产业+配送”综合物流园,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对促进滇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秘境巴拉格宗 香格里拉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七大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香格里拉市有中药材、特色畜禽、高原杂粮、蔬菜、木本油料、养蜂、烟叶七大高原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香格里拉市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充分利用好5年过渡期、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相关政策,以做特“绿色食品牌”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着力点,进一步落实政策、细化措施、加大力度,加快群众增收步伐。
目前,香格里拉市聚焦主导产业,产业基地规模化初见成效。七大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形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的农业生产格局。全市按照“一强多精”产业发展思路和“坝区烟菜、半山药果、高原畜牧”空间布局,以强化基础建设、加快产品流通、提高生产技术、提升经营效益为目的,把产业帮扶作为帮助贫困群众建立造血机制、稳定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措施。农业产业“双绑”率达100%,90%行政村集体经济收益在5万元以上。
文旅融合,雪域高原绚丽多彩。香格里拉市境内居住着25个民族,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多文化相融的高原城市。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多元浓郁的民族风情,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雪山林立、峡谷奇险、江河汤汤、湖泊零落、草甸茵茵、花海缤纷……全市拥有100多个旅游景点,秘境巴拉格宗、高原明珠普达措等壮美风光在这里绽放。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滇川藏茶马古道、中国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名镇独克宗古城、藏族唐卡、尼西黑陶等民族经典共同织就了亮丽多彩的香格里拉文化。红军抢渡金沙江的革命丰碑矗立,‘兴盛番族’的锦幛传颂着藏汉团结的历史佳话,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推介会上,美轮美奂的雪域高原呈现在大家眼前。
谈到文旅发展计划,郑建江说:“目前处于开发起步阶段的无底湖景区,高耸的雪山连绵起伏,湖泊清澈透亮,我们将按照‘保护生态,与牧民生产生活相融’的方式,计划投资6亿元,以无底湖景区为中心,辐射浪都3个村民小组,新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阿布吉景区三面雪山环绕,目前也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希望能够在景区打造上寻找合作伙伴,助力景区提质改造升级。”
香格里拉聚焦“品质香格里拉”建设,把全域旅游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正努力建成世界顶尖的旅游胜地。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哈尼云海梯田 元江县委宣传部
“热区、绿色、通道、多元”
四张名片演绎“最”元江
“元江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山川毓秀、风物荟萃,诚邀各位朋友到元江吃水果、泡温泉、晒太阳。”
在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合作大会暨2023最美村镇评选启动仪式上,元江县投资促进局局长段米纳对元江县进行了推介。
元江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玉溪市南部,距离省会昆明220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858平方公里。这里物华天宝、资源丰富、要素集聚、活力充沛,是距省会昆明最近的热区,也是黄金大通道中老铁路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热区是元江最独特的资源。县城年平均气温24.1摄氏度,1400米以下海拔热区土地面积约160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45.4%,孕育了神奇的河谷型萨王纳植被。元江干热河谷是云南最古老的河谷,县城所在地是元江水系滨江面积最大的盆地,坝区常年无冬,终年无霜,年平均日照2264小时。
“盛产热带作物的元江,果园遍地、郁郁葱葱,全年不间断的水果、蔬菜、鲜花随处可见。”段米纳介绍,全县拥有农作物、花卉、药材、林木等资源共2700多种,一年四季瓜果满城、花香四溢。2022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46.13万亩,水果产量55.07万吨。其中,芒果种植面积约23万余亩,独特的干热河谷和立体型气候优势,造就了元江芒果的优良品质,备受海内外客商和游客喜爱。元江有云南省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种植面积4000亩,产出的茉莉花花期长、香味浓。同时,元江还是中国野生芦荟发源地,目前全县种植芦荟8000亩,已建成亚洲最大的芦荟原料生产及加工基地。
绿色是元江最亮丽的风景。拥有“一江两河”天然水景观和瓦纳热海、栖霞山两系天然温泉,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67%,是实至名归的“元江花果城、避寒养生地、中国萨王纳”。数据统计,元江县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负氧离子浓度达每立方厘米2380个,享有“万绿之宗”的美誉,是天然氧吧,冬季避寒康养优势明显。
元江风力发电厂 元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元江是云南省清洁能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丰富,已完成风资源测试,待开发的风资源17万千瓦;待开发光资源达48万千瓦;待开发水能资源达22.5万千瓦;全县境内共有沸泉、温泉18处。段米纳介绍,神奇壮美的山河赋予了元江丰饶的矿藏资源。目前,元江已探明金、银、铜、钴、镍、石膏、红宝石、蛇纹石等21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蛇纹石资源远景储量89亿吨居全国第一,保有铜金属量17.5万吨、水泥用石灰岩5600万吨、煤330万吨、硅石283万吨。
通道是元江最显著的优势。地处昆曼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中老铁路、G8511昆磨高速、S45永金高速、G213线等穿境而过,与滇中城市群和边境口岸形成两小时经济圈,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内陆港。
在现场,段米纳向嘉宾介绍了中老铁路元江双线特大桥概况。
中老铁路元江双线特大桥是中国首次建造的大跨度上承式连续钢桁梁铁路桥,全长为832.2米,是世界跨度最大的上承式连续钢桁梁铁路桥,大桥横跨哀牢山的两座山峰,红色的钢铁桥身横亘在元江之上,将隔江相望的两座山峰连接起来,一段天堑变通途。“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营,货物运输可通过元江站直接发运国内各铁路车站及老挝、泰国、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加之永金高速和通用机场加快建设,元江将形成‘四纵两横两点’立体交通路网,成为云南省对外开放合作的前沿地带和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连接地带,是云南乃至全国内陆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段米纳说。
多元是元江最丰富的宝藏。元江风光水能开发潜力巨大,金矿开采历史悠久。56个民族中有33个民族在元江和谐共处,悠久的文化传承和众多的少数民族孕育出多彩的民族文化。
棕扇舞 张正新 摄
异彩纷呈的哈尼族十月年、柴奢扎、苦扎扎,热情似火的彝族火把节、撒摩啊哩文化节,柔情似水的傣族花街节、蒙面情歌会、傣涨刺绣文化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构成了元江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雄浑壮美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哈尼云海梯田、距今3000多年的它克崖画、距今2000多年的青铜文化,还有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哈尼棕扇舞……随着幻灯片的播放,一幅幅深厚悠久的民族历史画卷映入观者眼帘。
近年来,元江县以产业为主导,科学定位全县产业发展,明确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内陆港、滨江园林旅游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一港一城一县一区”发展定位。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82亿元、增长2.4%,农业总产值64.57亿元、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18亿元、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94.12亿元、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2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060元、17870元,分别增长2.3%、6.2%。
随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强势出圈,云南旅游业迎来强劲复苏。元江县按照“东渡西拓、南联北融、中通泰”的城市发展总体思路,充分发挥资源、文化、气候等优势,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文旅、康体商新业态融合发展。(本报记者 谭雅萌)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