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茶韵临沧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3-07-05 15:55:2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采茶   (临沧市委宣传部供图)

  写临沧,不得不写临沧的茶和临沧的茶生活。

  在徐霞客笔下,临沧是一个泛着茶香、温暖人心的地方。

  “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徐霞客游记》里的茶事,不胜枚举,但这是一段饱含温情的茶事记录。

  茶,不仅是临沧的重要支柱产业,更是临沧的文化名片。

  临沧是普洱茶原产地、滇红茶诞生地、蒸酶茶发源地,冰岛、昔归都在临沧。临沧是中国最大的产茶市,全国每3杯普洱茶中就有1杯来自临沧,每5杯红茶中就有1杯来自临沧。无数人被临沧的茶吸引,慕名来到这里,并在茶领域成就一番事业。

  据统计,临沧市拥有66万亩古茶树资源,面积居云南第一。临沧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岩石古茶、白莺山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临沧茶是云南茶乃至中国茶最耀眼的一部分。

  作为临沧本地人的凤庆陈升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升河,早在少年时期就与家乡的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躬耕茶事50年,如今他已成为“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中华工匠制茶大师”。

  在陈升河看来,临沧茶是一份乡愁、一种生活,也是一份事业。

  临沧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茶产区,一队队马帮恍若穿越了千百年的时空,至今仍在鲁史古镇的巷道中穿行,续写着传奇。如今,临沧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焕发勃勃生机,成为中华优秀茶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并走向世界。

  双江县因冰岛茶而出名,千百年来,各族人民与茶相依相伴,在种茶、制茶、饮茶的过程中创造了独特而灿烂的茶文化。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和古茶园承载着生物多样性和农业文化,茶歌、茶舞、茶词、茶诗、茶对联、茶歌谣、茶乡赞在传承中展示着民族文化。今年5月,双江冰岛茶走进法国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在文化的邂逅和碰撞中让中国茶文化再次光芒四射。

  从古至今,临沧人与茶相伴、以茶为生。婚丧嫁娶一杯茶、三两好友相聚一杯茶、独处时光一杯茶,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清心。在临沧,茶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还是一种生活方式。

  茶人、茶事、茶道、茶艺,共同形成了临沧“以茶为生、以茶为饮、引茶入药、用茶做菜”的地域茶文化。

  如今的临沧,一条连接我国与印度洋的新通道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徐霞客笔下的滇西茶马古道重镇,已经发展成为开放包容、生机勃勃的新临沧。(本报记者 孔垂炼)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