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走进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小学的校园,主体建筑上具有民族特色的彩绘墙最先映入眼帘。踏入教学楼大厅,民族传统文化晒场、民族刺绣室、博弈馆、生态民俗馆、校园壁画、书法室、芦笙室等民族教育主阵地一一呈现。
云南作为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教育是全省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民族教育工作对保障少数民族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云南省聚焦民族教育,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和禄劝县民族小学一样各具特色的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云南省民族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从学前到小学、中学、中专、大学的教育体系。
寄宿制学校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样板
新中国建立初期,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教育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基础教育严重滞后的状况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各级政府不断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模式。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半读制小学、马背小学、简易小学、帐篷小学、小规模寄宿小学和山村走读小学等形式的教育。
20世纪80年代初,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创办民族寄宿制中小学。1980年,省委、省政府决定从省级财政中拨款550万元,创办了40所寄宿制民族中小学。从1984年起,每年拨款1500万元(1985年后增加到每年2100万元),创办了3000所半寄宿制小学。这些全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和半寄宿制民族小学,主要面向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疆、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这些寄宿制、半寄宿制民族中小学的学生发放生活补助,使他们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在省委、省政府的鼓励带动下,各州、市、县也相应创办了多所民族中小学。同时,支持办学效益好的学校招收民族班。
目前,全省正式挂牌的各级民族学校共489所,省定民族中小学41所,民族中专6所,云师大附中、云南民族中学、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都举办了高中民族班。通过近40年的持续扶持,不少省定民族中小学已发展成为当地的示范学校。
政策法规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民族教育立法是完善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民族自治州先后出台了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单行条例。随着民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云南省基本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此,云南省于2013年出台《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2016年制定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为民族教育加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云南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促进条例》《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依法开展民族教育有关工作。安排协调中央民大附中、云南师大附中、云南民族中学、云南民大附中4所优质中学开办民族班面向全省少数民族学生招生,有效保障了优质教育资源向少数民族学生倾斜。开展特有民族大中专班招生工作,招收布朗族等15个民族的考生,对云南省独有、人口较少的普米族等8个民族给予重点倾斜。采取预科教育集中培养,在云南民族大学建立预科教育基地,预科招生规模从每年2000人扩大到3000多人,将预科教育层次从以专科为主提升到本科,逐步扩大公办本科院校的预科招生计划,进一步增加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机会。
此外,引导考生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拓宽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层次学校继续深造的渠道,加大对少数民族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力度,截至2019年4月,报考2019年骨干计划的考生人数硕士计划1203名,博士计划338名。
双语教育为民族教育发展筑牢基础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和语言平等政策的重要体现,是保障少数民族教育公平、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云南省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6种语言,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推进双语教育成为云南省民族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完善民文教材体系建设,云南省建立起了包括14个民族18个文种的教材体系,涵盖了教材、教辅、词语手册、教学挂图等多个种类,以此丰富云南省双语教学载体。在此基础上,通过建设民汉双语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云南省双语双文师资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双语教师培训等基地为全省双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并在省内各高校开设“专升本”小语种考试招生类别。以此扩大双语教师来源。
2016年以来,云南省实施了“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推普脱贫及素质提升攻坚工程,采取集中培训、“小手拉大手”、推普乡村行、“语言扶贫App”等方式,对“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进行普通话普及推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2018年全省共有12个州市28个县(市、区)开展双语教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校点共计203所,726个教学班,双语教师631名,在读学前幼儿及学生共22590人。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双语教育模式,以“民汉兼通”为目标,培养了一批批少数民族人才。
职业教育为农村民族学生脱贫兜底
独龙族女孩花妹在云南民族中专结束了3年的学习后,与其他几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一同回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为家乡的山区幼儿园出一份力。和花妹一样走出大山到昆明读书的少数民族孩子还有很多。
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云南省在迪庆和怒江两个民族自治州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农村学生全覆盖试点工作,在国家中职教育现行免补政策基础上,对到省级遴选公办职业院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两州农村户籍全日制在校生,每生每年再给予2500元的提高生活补助。
据统计,2018年,全省25所学校共招收两州农村户籍学生3265人,较2013年的1264人增加2001人,增长158.31%,招生人数翻了一番多。2014—2019年,共有20575人次的两州农村户籍学生获得共计5143.75万元的提高生活补助,有效解决了迪庆州、怒江州两个深度贫困民族自治州农村群众因无力承担生活费,故而不能送子女进入中职学校接受技能脱贫教育的难题。(记者 陈怡希)
2024年09月22日 07:07
2024年09月21日 07:23
2024年09月21日 06:53
2024年09月20日 17:13
2024年09月20日 17:12
2024年09月20日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