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深耕“绿色经济试验田”:在茶马古道上换道超车

来源:华夏时报 2020-10-12 09:15:55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普洱深耕“绿色经济试验田”:在茶马古道上换道超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公培佳 普洱摄影报道

  “赶马的小阿哥,阿妹来等着,阿哥你要快快来,妹妹把情话说……”一曲《马帮情歌》诉说着茶马古道上经久流传的故事。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村是这首歌的发源地。这里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原名马哭里,当年古道崎岖难行,马帮途经须涉水蹚过村里的一条河,马驮重负,面对清凉的河水,都流下伤心的泪。古道悠悠,普洱的今天早不见往日的闭塞和贫瘠。9月底,《华夏时报》记者在同心镇采访看到,昔日马哭里的绿水青山打造成了那柯里的金山银山;而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更是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发展路。

  “普洱发展必须换道超车,为什么一定要换?怎么换?”普洱市发改委主任胡良波对记者说,“普洱要走绿色经济发展的路子,不要任何带血的GDP。”他同时还是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领导小组副组长,对于选址无量山的120m脉冲星射电望远镜大项目,他一边讲解科技项目完全不会破坏自然环境,一边邀请本报记者两年半后建成时再去考察。

  而作为名副其实的矿产大市,矿业一度是普洱的经济支柱。同时,普洱森林覆盖率71.18%,保存着全国近1/3的物种,是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缩影。一边是经济发展,一边是环境保护,两难之下,普洱当机立断,深耕“绿色经济试验田”。

  生态经济学家、美国国家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对普洱考察后盛赞:普洱无与伦比,在绿色发展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

普洱深耕“绿色经济试验田”:在茶马古道上换道超车

普洱绿色产业示意图

  换道超车

  联合国环境署专家赞誉普洱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

  十年前的普洱显然不太匹配。普洱市位于横断山系纵谷多金属成矿带的南部,主要有三大成矿带,即哀牢山、盆岭构造和褶皱成矿带,矿产地 600 多处,矿种 40 多种;其中金、铁、铜、铅锌、钾盐等储量均居全省前列,探明金储量占云南的 81%,铁储量占云南的 51.68%,是个名副其实的矿产大市。顺理成章,矿业一度成了普洱的经济支柱。

  2004 年底,普洱把矿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3 年后就配置了 187 个矿权,云南铜业集团、昆钢集团、中金集团等 28 家大型集团前来勘查和开发。2007 年底,矿业产值占了普洱 GDP 的近三成。

  《华夏时报》记者查阅文件发现,2013 年的官方表述还把矿业作为五大经济支柱之一。转折点也正是那一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普洱建设首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同样是那一年,千年古茶树林集中的景迈山下 22 亿铁矿储量被探明。这是长江以南最大的铁矿资源,不过至今未开发。

  2017年9月8日,《华夏时报》以《忍住22亿吨铁矿开采冲动 普洱“绿色经济试验田”样本调查》为题报道。彼时,是普洱打造绿色经济的关键年,绿色经济占普洱市 GDP 比重已高达 92% ;而今年是普洱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收官之年。

  “只要绿色、生态、惠民的GDP,不要带血、污染、低效益的GDP,绝不靠卖地、卖林、卖矿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对此,胡良波告诉记者,普洱发展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条底线”一起守,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座宝山”一起建的绿色发展之路。

  如今的普洱,四大国家绿色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现代茶园、咖啡园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电力装机规模全国第四、全省第一,成为“云电外送、西电东送”的清洁能源基地;云景林纸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木浆生产企业、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增幅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十三五”以来,全市GDP年均增长10.2%,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

  记者连续一周辗转普洱多地采访,沿着茶马古道,从思茅到宁洱再到镇沅、景谷和江城,从那柯里到茶树王之乡再到云岭牛场、云景林纸车间和澳洲坚果基地,满眼都是绿色经济。而重点打造的现代林产业、旅游康养产业、高原特色农业3个千亿级产业,生物药、普洱茶、现代制造业3个五百亿级产业,现代物流、数字经济2个百亿级产业,更成了普洱换道超车的动力源。

普洱深耕“绿色经济试验田”:在茶马古道上换道超车

镇沅县“绿色地图”

  普洱新招牌

  拥有普洱茶和咖啡豆两张金色名片的普洱,加冕了绿色经济新招牌。

  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的那柯里和普洱同步,下一个台阶是实现全面小康。普洱市副市长杜建辉告诉记者:“普洱全市GDP保持年均两位数高速增长,目前绿色GDP占比高达94%,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这一切在胡良波看来,来之不易。

  “我们都在用GDP来衡量经济发展状况,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亟须探索一种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模式,建立一套评价体系、约束机制和导向机制。”胡良波对记者介绍说,普洱编制实施了全国第一个绿色经济考评体系,将GEP核算、TEEB评估、生态文明建设“一办法两体系”纳入到全市综合考核内容,与GDP双核算,使考核的机制更健全、结果更客观。

  GEP是指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一种与GDP相对应的、侧重衡量生态资源状况的统计与核算体系。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直接产品价值(如食材、木材、淡水等)。二是调节服务价值(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固碳释氧等)。三是文化服务价值(如旅游景观、美学灵感、教育科学研究等)。核算体系中调节价值占90%,产品价值和文化价值仅占10%,是一套明显注重生态保护、提倡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算体系。经核算,普洱GEP从2010年的4440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7230亿元,表明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提高,资源承载能力逐年增强。

  而TEEB是指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导,在国内刚刚起步。普洱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在全国第一批完成了TEEB评估。经评估,2015年普洱TEEB为7430亿元,说明普洱在开发生态原产地产品和生态文化旅游上潜力巨大。

  “GEP核算和TEEB评估直观地用货币化的形式估算出了全市绿水青山的价值量,为普洱‘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胡良波称。这也是普洱打造绿色经济样本的关键所在。

  本报记者梳理时间轴看到,2017年9月,普洱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共同开展普洱市境内GEP核算体系研究工作;经过一年的探索研究,建立了涵盖普洱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命生态系统的GEP核算体系。2018年10月,普洱市GEP核算成果发布,2010年、2013年和2016年三个核算年,普洱市的GEP分别为4440.4亿、4831.3亿和5058.7亿元,用货币化形式直观地反映出了全市“绿水青山”的含金量。同期,全市的GDP分别为248.1亿、425.4亿和567.5亿元,GEP与GDP的比值在逐渐缩小,表明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呈良性发展状态。同时也说明,普洱发展绿色经济的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全省首家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先查生态账、环保账。”不断健全的政绩考核体系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了普洱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风向标。

普洱深耕“绿色经济试验田”:在茶马古道上换道超车

江城县漫山遍野的果树梯田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