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狩猎者变护鸟人 “直过民族”走上生态致富路

来源:工人日报 2020-11-12 09:48:56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直过民族”走上生态致富路

  石梯村位于享有“中国犀鸟谷”之称的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被誉为“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享有“活着的鸟类博物馆”的盛誉。该村是中缅边境上一个以景颇族、傈僳族为主的直过民族贫困山村,以村内千年“茶马古道”上的石梯为名。

  过去,靠山吃山、刀耕火种。如今,村民们放下了“油锯、斧头、砍刀、兽夹”等“祖传家当”,自觉投身于生态保护中。近年来,盈江县通过生态扶贫得到实惠、增加收入、稳定脱贫,以发展观鸟旅游为主的生态脱贫路越走越宽。

  从狩猎者变护鸟人

  从盈江县城出发去石梯村,需要用时2个小时。松林叠翠的山梁上,排列着一排排黄褐色木架瓦房,屋脊两端是美丽硕大的犀鸟造型,外墙上景颇刀与长矛交叉的圆盘标志是景颇族的民族特色。

  “这条14公里直通村里的路是2016年国家投入1600万元修建的,2017年10月正式通车。”盈江县太平镇石梯村傈僳族村民蔡伍说,“太平镇石梯村自然资源丰富,有犀鸟、红腿小隼、孔雀雉等550多种鸟类,还有国家级保护植物26种,过去只有观鸟探险的人来,现在路通了,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石梯村拥有24.7公里的边境线,是一个景颇族和傈僳族杂居的边境山区村寨,共有45户、185人,海拔最高1300米,山下的洪崩河吊桥从大盈江上横跨而过。

  “这里的生态环境好,是因为附近的村民们转变了发展观念和方式,从砍柴人变护林人,从打鸟者变爱鸟人。鸟越来越多,风景日益秀美,已被设为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太平镇党委书记沙永胜说。

  “以前我们过着守着大山饿肚子的穷日子。”蔡伍说,在盈江县政府和县观鸟协会的指导下,石梯村村民开始学习鸟类知识、当鸟导,科学建立鸟类观察点,开发了全国第一个双角犀鸟监测点,吸引了很多观鸟爱好者。

  保护生态走上小康路

  阁龙农家乐的主人刀勇是景颇族,家里有6口人。祖祖辈辈住在石梯的山崖上,出寨子到山下去赶集,每次都要3天才能回来。靠种旱谷、香草为生,一年的毛收入只有1万多元。

  “路修通了以后,来村里观鸟的人越来越多。2017年,我家开起了农家乐,到现在毛收入有5万多元,与过去相比,我家的收入高了4倍多。”刀勇掰着手指头说。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和观鸟服务,当地群众收获了“第一桶金”,尝到了生态保护修复带来的“甜头”。“以前进山背刀,现在进山当导游。去年,我家靠当导游增收4万多元,还买了一辆新车。”从当年的打鸟人到现在的护鸟带头人,傈僳族小伙蔡伍一席话,道出了石梯村民的心声。

  盈江县通过调研,确定将石梯村作为生态脱贫的试点,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和载体,努力打造“中国犀鸟谷”品牌,通过引进高端观鸟游、生态旅游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这几年党的政策特别好,政府送来种子和化肥让我们种咖啡、坚果等。”沙永胜说, “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观鸟游客也越来越多。每年10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观鸟旺季,一年最多有400多人来观鸟,石梯村民过得越来越好。”

  打生态牌提升旅游效应

  现在盈江县有观鸟导游210人,能熟练辨别150余种鸟类。聚焦“为游客提供优质观鸟体验”这一重点,盈江县鼓励群众搞服务,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整合资金,依山就势,支持村民建特色民居,开农家客栈,为观鸟爱好者提供住宿服务。

  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农家客栈200余间,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的观鸟旺季,每家客栈每天可有500元至1000元的收益,村民变身当“老板”。

  同时,在观鸟协会的管理下,为观鸟爱好者提供导游、交通、背包、送餐等服务,每次可获得服务费200元至1500元不等,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石梯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从1000多元跃升到8000多元,家家住上新民房,率先脱贫。

  如今,观鸟旅游产业由点向面拓展,建成大盈江国家湿地公园、太平石梯、铜壁关等12条经典观鸟路线,观鸟旅游已成为年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0万元的网红产业。同时,开发鸟类元素文创品、农特产品、手工艺品,带动创收2000多万元。

  为推进人鸟和谐相处,盈江县为观鸟产业、生态保护和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搭建平台,结下“鸟缘”。通过“四议两公开”方式,全县200多个村民小组将爱林护鸟、不准破坏生态环境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

  黄榆

责任编辑:郭云旗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