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让用户云端“认养”元阳梯田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红米产量,保护种质资源,助力千年农耕文化传承……这些利好来源于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云南赛区决赛阶段中,昆明理工大学“稻花香里说丰年”项目的实施,这个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哈尼梯田保护计划,将200亩梯田红米搬上了云端。
田间走出的大学生,想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一直以来,元阳县哈尼梯田特殊的地形和传统的人工耕作方式,决定了哈尼梯田的农业产业在低水平线徘徊,梯田耕作技术延续也面临断层的风险。
2021年,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学生李洪汉、杜浩、苏永涛三人结伴到元阳梯田旅游,为“世界景观,中华风度”所震撼的同时,也发现其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如何增加当地红米产量,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如何让更多的青壮年劳力留在农田等问题成为三人心中的“疙瘩”。
2022年,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三人与昆明埃舍尔科技有限公司结缘,该公司是一家聚焦于数字农业全产业链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运用数字孪生、VRAR、AIOT等技术,在花卉、中药材、茶叶、水稻等领域成功落地应用。当“以科技助农增收、保护传统农耕文化”的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双方的一致赞成。
科技互联网加持,把梯田搬到“云”上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哈尼梯田所承载的自然生态、农耕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既要充分尊重和保护,也需要转型。”昆明埃舍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庶表示。
运用数字孪生、VRAR、AIOT技术建立的产业化发展平台便是以数字化指导种植、降本增效、产研结合、助农增收,为梯田红米产量提供了保障。同时,还可建设数字孪生梯田,为梯田的动态管养和修复保存了多维度数字副本。在此基础上,李洪汉团队与昆明埃舍尔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搭建了“云耕梯田”平台,将精准种植与数字孪生模型集成到平台中,并提出认养梯田与文化传承结合的新模式。
“一方面,平台会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种植数据,建立相应的作物模型;另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梯田数字孪生体,全面了解梯田的环境,并在不断更新的认养体验中,了解元阳的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从而达到‘在认养中保护提质,在认养中学习传承’的双重效果。”李庶介绍到。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云耕梯田’平台的建立,并与当地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完成了200亩实验梯田的数字孪生体构建、物联网设备安装等工作。”对于“云耕梯田”未来的发展,李洪汉信心十足,他坚信元阳梯田红米定能通过“云上”,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保旭 杨婧瑶)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