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滇协作 大关县:昔日“烧火棍”成今日“金钥匙”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2-11-30 17:14:06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筇竹,又名罗汉竹,国家三级保护珍稀濒危竹种,仅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川滇两省金沙江两岸的狭长地带。昭通大关县享有“中国筇竹之乡”的美誉,现有筇竹资源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筇竹是大关县珍稀名特优势突出的生物资源,也是人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如何利用好这一稀有资源,一直是援滇干部思索的问题。

  大关山下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欧阳贤芹诉记者,“在老一辈大关人印象中,这种结实的笻竹,祖祖辈辈大多用来烧火做饭取暖。但筇竹的竹笋、竹材、竹叶均可利用,经过加工就可成为一件件具有艺术欣赏和实用价值的工艺产品,它们的价值可以增值上百倍,甚至上千倍。我们计划把这里打造成集加工展示销售一体园区,这样可以有效带动当地就业。”

  在不久前,由欧阳贤芹公司生产的笻竹工艺品,通过闵行援滇干部牵线,来到了闵行,引起了市场关注。2019年,合作社生产的筇竹火机、筇竹毛笔、筇竹手杖等产品,在南博会上备受消费者喜爱和关注,更增添了欧贤芹夫妻俩把竹产业发展壮大,把竹材工艺品加工做精做强的信心。2020年,大关县启动了分三期建设的筇竹产业示范园规划,项目整体定位能级较高,规模较大,但对县里资金压力也非常大,广东中山当年度就投入1000万元参与一期建设。自2021年6月,上海闵行接力广东中山同大关县开展协作以来,上海又陆续投入5300万元支持项目完成建设,为成功引进竹笋龙头企业吉食道食品,建设筇竹文化传承及竹材创新利用示范园、竹材加工标准化厂房提供了重要支撑。

  目前,在大关县沪滇协作笻竹产业园可以看到,厂房内部装修已经接近尾声,一楼的展示厅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初见雏形,二楼的加工生产车间已经完工。据欧阳贤芹介绍,新车间投入使用后,可带动当地200人就业,目前首批30名员工已完成相关技术培训,达到上岗要求。

  经过20多年的培植,筇竹产业已发展成为大关县集生态保护、生态培育、生态加工、生态产品、生态扶贫于一体的有机绿色食品主导产业。随着龙头企业的进驻,产业链的延伸,产品开发的多样化,市场的扩大,销量的增长,大关县筇竹笋和筇竹竹材的价格也逐年递增。全县筇竹笋均价从去年的8元/公斤,涨到了今年的10元/公斤;间伐后的竹材由废料废材变身为生产原材料,采购均价达9元/根。筇竹特色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让大关人民真正从中受益。当地百姓又找到了一把打开财富的“金钥匙”。(实习记者 李思达)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