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已创建1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2-12-08 09:13:08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的普达措国家公园 供图

  本报讯  (记者  孔垂炼)   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召开的2022年度云南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5个州市、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7个地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总数量位居中国西部地区第二。

  据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我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临沧市、昭通市绥江县3地被生态环境部授牌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被生态环境部授牌命名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云南省前五批获授牌命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12个地方分别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石林彝族自治县、保山市、华宁县、盐津县、洱源县、屏边苗族自治县、楚雄彝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昌宁县、双柏县、南涧县。

  云南省前五批获授牌命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6个地区分别为腾冲市、红河州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华坪县、大姚县、西畴县。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创建的“云南模式”,以创促建成效逐渐显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平均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

  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我省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生态环境部组织的各类专项督查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且未按计划完成整改任务,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实施一票否决制。

  围绕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我省积极探索符合云南实际和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如楚雄州大姚县依托核桃产业,探索出了“规模化种植、节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品牌化打造”的“五化之路”,为生物资源利用提供了范本;丽江市华坪县闯出“矿业转型、矿山转绿、矿企转行、矿工转岗”的“四转”模式,实现了“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华丽转身;文山州西畴县在与石漠化抗争中,探索出了“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普洱市景东县探索出以生态制度建立保护生态环境为根基,助推茶叶、核桃等传统农业,野生菌菇等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以黄草岭村为代表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模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案例和经验。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水平和能力,力争在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质量和数量上实现新的突破。与此同时,配合生态环境部开展好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核,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创建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已命名地区的动态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取得更大成效。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5个州市、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7个地区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总数量位居中国西部地区第二。

2022年12月08日 09:13

6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

2022年12月07日 19:10

嵩明县以“对标排头兵·勇做赶超者”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为契机,积极创新助企融资模式,强化金融服务,完善配套机制,搭建政银、政银担合作新模式,聚焦金融营商环

2022年12月07日 16:48

12月4日22时06分,昆钢本部240万吨球团生产线顺利永久性停产,取而代之的是一条低碳环保的昆钢新区260万吨球团生产线。

2022年12月07日 16:06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休闲食品也成为国人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

2022年12月07日 15:56

近日,由云南省水利设计院牵头的“砂化白云岩隧洞变形机理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在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小扑隧洞2#支洞下游面顺利完成灌浆试验。

2022年12月07日 11:10

12月2日,省水利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云一行到双柏县六街村开展挂包帮扶联建工作,帮助该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找准路子,破解难题,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建设

2022年12月07日 10:09

各地连日来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在核酸检测、就医买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等方面持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2022年12月07日 09:59

,今年以来,我省压实工作责任,利用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加大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力度,并通过“包保”责任等措施,切实提升农

2022年12月07日 09:56

12月5日,来自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消息,随着昆明国际供应链示范中心等项目的如期开工,云南省52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涉及总投

2022年12月07日 09:45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