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日新论坛专题研讨环节,以“现代传媒如何生产融媒精品力作”为主题,由云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廖圣清主持,邀请了东西部4家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来分享交流。4家媒体的代表分别从加强国际传播、推进媒体融合转型、弘扬主流价值观、做好主题报道等方面展开讨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客户端总监 尤莼洁
融媒生产怎样“脱胎换骨”
为适应移动阅读需求,2014年起解放日报推出“上观新闻”客户端。2015年12月18日,解放日报启动“深度融合整体转型”改革。2016年3月1日起,解放日报探索“一支队伍两个平台”,率先实现主力军向互联网舆论主阵地战略转移,迈出了从相“加”到相“融”的关键一步。
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坚持“融合转型永远在路上”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赋能建设新型主流媒体,通过优质精品内容加强舆论引导能力,毫不动摇继续办好《解放日报》、毫不迟疑向新媒体深度融合转型,在改流程上坚持“移动优先,采编链动起来快起来转起来”,在强技术上做到“技术赋能,建立技术团队,加快新技术应用”,通过多种融媒体产品的实践,有力提升了党报传播力和影响力。
融合转型靠什么?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主流媒体融合转型是大势所趋,如何实现更加彻底的转型?第一是要靠顶层设计,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要打通,要达成融媒的共识,凝聚起推动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合力。第二个是靠资源扶持,合理性的“稀缺资源”非常重要,也是推动融合转型的关键。第三个是定下目标之后要全力推进。
“脱胎换骨”如何做到?一是改革的活力来自于内生动力。一开始,很多记者也有很大压力,最终的“脱胎换骨”还是来自记者观念与意识的转变,来自于内生的动力。这背后,一方面是KPI(关键绩效指标)的影响,移动端有新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则是激励机制的存在,让记者的压力变成了内生的动力。二是凝聚思想共识才能焕发最大活力。为适应融媒体时代,记者们在思想上不断进行转变,在行动上不断转型,最终成为推动媒体改革“脱胎换骨”的重要力量。
“党报+互联网”,加出了什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人感叹报纸做不好了,报纸是不是被放弃了?互联网诞生之后,对报纸而言,可选择的内容更加丰富。内容生产必须坚持“移动优先”的原则,但报纸在选择上可以更好地“以质取胜”。所以,近年来解放日报在内容生产、版面制作等方面,还是屡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比如,2020年9月9日,《解放日报》全国抗疫表彰大会1版和4版打通制作的通版版面,获得第3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在内容生产上,解放日报也积极探索。去年,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外宣办与解放日报社共同策划制作的《百姓话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案例》系列短视频就在全网推出,这是上海新闻界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而精心制作的作品。此外,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16个区区委宣传部和新民晚报社联合出品的《老外讲故事·另眼观盛会》百集融媒体产品也备受关注。这些,都是全新的大型融媒体产品。
改革向纵深推进,如何留住人才?一是改革要为年轻人才搭建平台。报社这些年一直在思考如何留住年轻人?我们也希望通过一些新的融媒体产品的生产为年轻人搭建舞台,给他们锤炼与提升的机会。报社很多记者都非常年轻,是“95后”甚至是“00后”的记者,他们也在积极尝试做一些新的视频产品,追求有价值的内容,永远都不会过时。(记者 刘金山)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