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原标题:同频共振 同向发力 续写华章
——沪滇协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下)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沪滇协作迈入新阶段以来,有着一个共同目标:集中力量破解产业发展乏力、脱贫群众增收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等问题。
找准难点,沪滇双方在服务新发展中加强战略协同,在上海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和云南努力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过程中携手合作,提升协作能级,深化创新协同,共同把产业、增收和渠道的文章做足,实现双向互动、双向赋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塑造沪滇协作发展新格局。
聚力产业兴旺 构建振兴长效机制
2020年8月15日,上海嘉定—云南楚雄消费扶贫生活体验馆正式开业,在这里可买到楚雄出产的核桃、鸡、鱼等80多种产品,原生态的优质农产品一下打开了上海市场。如今,这里已经升级成“嘉定—楚雄消费帮扶生活体验馆4.0”,楚雄野生菌主题餐饮等的加入,让云南元素更真切地落地上海。
为探索消费帮扶的新模式,上海市整合市内资源,全方位立体式开展消费扶贫工作。除消费帮扶外,沪滇协作在谋划如何更加有效带动云南产业发展上,着眼产业共建。
楚雄彝族自治州植物蛋白产业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前景广;上海光明食品集团实力雄厚,产品开发、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优势明显。双方开启“高蛋白产品战略”,为核桃产品的进一步研发及产业链的延伸开了好局。
产业共建有效培育本土龙头企业。摩尔农庄与光明食品(集团)的牵手,在植物蛋白食品的开发、技术研究和孵化方面进行布局,在植物化学物质成分研究、提取技术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随着云南引进一批上海优质企业,共同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龙头企业及联农带农益农产业化联合体,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引领带动云南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沪滇双方坚持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主抓手。云南省各地紧盯目标企业,对接企业需求和承接条件,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开展精准招商活动。
眼下,正值奇异莓采摘期。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磨黑镇普洱培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公司负责人说:“在东西协作机制的牵引下,企业充分挖掘宁洱水土光照资源优势,共投入资金2060.8万元,建成涵盖6个品种的奇异莓基地。”
上海市金山区与宁洱县对口协作以来,围绕构建“上海企业+云南资源”,签订共建普洱工业园合作协议,东企西引。普洱培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母公司正是一家上海本土企业。奇异莓产业在宁洱县培育成功后,还与周边星光村红色美丽村庄、磨黑古镇景区等串联成线,形成三产融合发展的态势。
同普洱工业园一样,两地通过共谋沪滇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引进上海现代生态农牧业全产业链项目和龙头企业入驻产业园,探索创新子母车间、卫星工厂等模式,也引导云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切实解决产业园有园无企、有企不活的问题。
省乡村振兴局数据显示,近3年来,援滇资金投向产业发展的比重分别为68.8%、69%和72.1%,上海投建了一批关联生产的设施设备,补齐建强产业链条,夯实云南产业发展根基。
沪滇协作工作推进中,双方注重培育云南优势产业,切实做优做强“土特产”文章,打出“人无我有”先手牌,打好“人有我特”实力牌,打响“人特我优”金招牌。上海市协助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实现牛油果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三级跳”,连片种植面积达6万亩,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持续深耕“百县百品”工程,构建“上海市场+云南产品”协作模式,在云南16个州(市)建立供沪外延基地32个,将上海市民消费体验及市场前瞻性分析反馈至供应源头,帮助改进研发生产、包装设计,打造诺邓火腿、保山小粒咖啡等21个爆款,单品年销售额达千万元。
聚力增长收入 让脱贫群众多受益
丰富上海市民“菜篮子”“饭桌子”的同时,也要鼓起云南农户的“钱袋子”。
近期,孟连县牛油果成了响当当的沪滇协作“网红果”,品质好、价格好、产业好,联农带农机制让这颗“致富果”造福一方百姓。
8月的孟连县公信乡糯董村致鑫牛油果合作社基地,果皮锃亮、个头饱满的牛油果挂满枝头。“今年糯董村的牛油果长势很好,收入预计比去年高。我家有32亩土地入股牛油果种植,今年分红有1万多元,我还管理了141亩牛油果基地,管护费一年有3万多元。今年牛油果挂果比去年多,分红应该比去年更高,大家对牛油果产业发展很有信心。”孟连县公信乡糯董村村民麻果说。
分红、劳务工资……糯董村果农心里都有一本账。农户以土地入股30%,科技企业以苗木、技术和管理入股30%,县属国有公司及合作社、村集体占股40%。“334”模式不仅让企业一直留村发展,更让农民得实惠。
这样的案例在沪滇协作中还有很多。上海市明确帮扶资金形成的资产归属村集体,实现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督权“四权分置”,选择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合作经营,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创造条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绿水旁、青山下,中旅集团与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合作开发的霞若·星空酒店坐落于草甸花海之中,近观山林、远眺雪山,别样的感官体验让酒店开业至今住客不断。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让村集体每年除土地、房舍流转固定收益40万元外,还享有保底分红收益,能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参与酒店服务、牧场管理、文艺演出获得工资性收入。
近年来,沪滇协作在产业振兴、利益联结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除推行“四权分置”外,通过吸纳务工、土地流转、联合经营、股息分红等形式,让脱贫群众收入来源更加多元。通过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强脱贫群众增收活力。
沪滇协作在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显著成效,为了让脱贫群众增收渠道更稳更宽,两地将促增收触角伸向更多领域。
如果说孟连牛油果是最炙手可热的“网红果”,那大理“有风小院”就是今年最火的“网红打卡地”。
今年初,随着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在全国热播,云南迎来“影视文艺盘活壮大文化旅游经济消费”的新高峰。小院所在凤阳邑古村晋升为“网红打卡地”,游客数量从每天50至100人暴增到3000至5000人。“有风小院”作为沪滇协作的新探索,给农文旅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打开了一扇门。
“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将帮助云南省规划打造100个沪滇乡村振兴示范村,首批遴选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村等25个民族村寨。大理“有风小院”、普洱“共享星村”等品牌项目正是其中的成功案例,有效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
除此之外,沪滇协作还持续推进新科技应用。在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通过引进企业导入专利技术,实现“一根甘蔗吃干榨净”,将每年榨糖产生的40多万吨甘蔗废渣制成可降解餐饮具、包装材料,产值突破6亿元,提供600个就业岗位,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中入驻。
为持续推进高质量就业,以临港昆明科技城为龙头,形成“1+16+N”沪滇共建园区体系,引导企业入驻,推进沿边产业转移。协调东方航空、春秋航空定向招录云南籍空乘;上海消防救援局面向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脱贫家庭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江南造船厂、振华重工采取“大国工匠”师徒带教培养云南籍技工……
千里守望“一家亲”,下好协作“一盘棋”。未来,沪滇两地将同向发力、携手奋进,共同努力把沪滇协作打造成新时代东西部协作的新典范。(记者 王淑娟)
2024年02月28日 15:26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