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同心促健康——提高云南人均预期寿命”协商研讨会
原标题:全国卫生健康、统计、人口管理、社会治理领域专家和云南省政协委员为提升云南人均预期寿命同心共话——推动云南人口高质量发展
健康是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作为衡量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预期寿命日益受到关注。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7.93岁,而云南省为74.02岁,与全国平均水平有差距。
8月19日,由农工党中央与云南省政协主办,云南白药集团协办的“同心促健康——提高云南人均预期寿命”协商研讨会在昆明举行。10余位全国卫生健康、统计、人口管理、社会治理领域专家和云南省政协委员相聚一堂,为云南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工作问诊会诊、把脉开方,聚力推动云南人口高质量发展。
胸怀“国之大者” 抓实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决策部署,把提高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整体推进——
2017年,省委、省政府发布《“健康云南2030”规划纲要》,出台《云南省“十三五”期间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工作方案》;2018年,云南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召开“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工作专题会议”,进一步推进有关工作举措落实;
……
一系列有力措施,持续增进我省各族群众的健康福祉,全省居民健康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据统计,1990年至2020年的30年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从63.49岁增长至74.02岁,其中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间增长了4.48岁,增幅位列全国第一。
高增幅源于低基数,从全国来看,云南人均预期寿命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委书记王宁对此要求省政协深入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进一步提升云南人均预期寿命建言献策。
省委有号召,政协见行动。今年3月初,省政协主席刘晓凯主持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省政协助力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工作。根据部署安排,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牵头,农工党云南省委、民进云南省委积极配合,共同开展策划、草拟方案,邀请农工党中央与省政协联合主办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为主题的“同心促健康”协商研讨会,以论促干,助推云南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升。
正视困难与问题 找准工作开展的切入点着力点
云南人均预期寿命的现状如何?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工作面临哪些挑战?云南与全国的主要差距在哪?研讨会前,农工党中央与省政协联合组织全国卫生健康、统计、人口管理、社会治理等领域专家和部分省政协委员,深入昆明、丽江、迪庆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调研组走访省、州(市)疾控中心和人民医院,探访多个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面了解掌握我省卫生健康服务情况。
综合前期调研和工作研究,专家、委员们直击问题,为云南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工作找病灶、查病因。大家一致认为,人均预期寿命受居住环境、个体行为、营养膳食、经济发展、收入福利、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提升人均预期寿命,重点在于死因的精准分析和有效防控,防控的重点在于慢性疾病,而慢性疾病防控的重点则在于早期预防。
“过去30年,我国人口疾病死亡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快速上升。”昆明市卫健委主任许睿介绍,2021年昆明市户籍居民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占总死亡人数的86.19%,慢性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救治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我省成年居民中,近30%体重超重、10%肥胖;男性吸烟率高达61.3%、饮酒率达50.7%;且有超过50%的居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每日食盐量和食油量超标。”省政协委员,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彭耀民尤为担忧,如不尽快转变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不健康饮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云南慢性病高发率和死亡率将持续上升,极大影响人均预期寿命。
在民进中央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云南省委主委李玛琳看来,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是影响云南人均预期寿命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云南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充分、布局不平衡问题突出。”李玛琳指出,目前,云南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省会昆明,服务能力较强的医疗机构大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曲靖、玉溪、红河、楚雄等滇中地区,其他地区的优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较少,且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学科发展不足、核心能力不强。
突出重点、形成合力 不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建言建在点子上,议政议在关键处。研讨会中,14位专家、委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与研究领域精彩发言,为提高云南人均预期寿命把脉开方。
“云南要着力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医疗机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要实施疾控机构实验室设备和检测能力达标工程,有效控制慢性病和重大传染病,提高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干预能力,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李玛琳建议,在关注人均预期寿命的同时,更要关注人均健康预期寿命的提高,要对采取的措施定期开展评价,通过数据的前后对比、长期趋势的分析和预测,不断调整完善措施,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建议,要面向重点人群做好健康监测和分级分类服务,落实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让疾病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从源头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进一步提升慢性病防治能力,预防伤害和功能性残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阚飙认为,应加强云南省传染病发现、救治和控制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单位的诊断能力和发现意识,建立传染病监测的医防协同工作模式。
“要让群众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将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宣传等机构,以及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健康教育与健康科普力量有效统筹起来,协同发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人口与发展数据实验室研究员严予若提出以“个人行动+支持性环境营造”为支撑的预期寿命提升策略,建议在云南优先开展居民饮食结构调查摸底,针对不同人群有侧重地进行营养知识、膳食认知、卫生习惯等知识的健康宣教,促进健康相关行为改变,并将人口健康考量纳入社会政策议题中,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友好型社会环境。(记者 张潇予)
2024年02月28日 15:26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