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茶农采摘茶叶 景迈山糯岗古镇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从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传遍全球,云岭大地一片欢欣鼓舞,各族干部群众在微信朋友圈热情刷屏传播,在热议中传递自信自豪。景迈山上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当地群众载歌载舞欢庆这一期盼已久的重要时刻。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全球首个茶文化主题世界文化遗产的诞生。至此,云南共拥有丽江古城等6项世界遗产,数量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省。
云南有着丰富立体多样的动植物资源、气势雄伟磅礴的山川江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悠久历史文化。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和云南各族人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文化自信,从加强制度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充实机构队伍、完善传播体系等方面着力,久久为功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使世界遗产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彩云之南在世界遗产宝库中熠熠生辉
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一个好消息传遍大街小巷: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丽江古城开始,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开始向世界展露自己耀眼的光芒。
2013年6月22日,又一个难忘的瞬间被定格: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走上世界文化舞台。2023年6月21日,“云上梯田 梦想红河”——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十周年宣传推介大会亮相北京,再次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
6项世界遗产申报成功之路,可以排出一串串长长的足迹。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确认的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三大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能够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护。中国政府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后,认真履行缔约国义务,积极申报中国的遗产项目。截至目前,中国共有57项世界遗产。
云南高度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1997年丽江古城成为世界遗产之后,我省学习借鉴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新理念,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型文化遗产如文化景观、文化线路、工业遗产和乡土建筑的专题普查、保护维修、价值评估和遗产申报工作。2010年,在普洱召开“茶马古道保护与发展研讨会”,正式启动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13年,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红河哈尼梯田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202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中国2022年世界遗产正式申报项目;2022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通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现场考察评估……同样经历13年的申遗路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俯瞰彩云之南,6项世界遗产,犹如6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遗产宝库中熠熠生辉:
丽江古城——云南首个世界文化遗产,距今已有800多年悠久历史,雪峰与古城相望,文化与自然交相辉映,是一座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原山水之城;三江并流保护区——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集雪山峡谷、高山湖泊、冰川草甸、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石林——展现地球演化历史的喀斯特地貌区,形成于2.7亿年前,经漫长地质演化和复杂的古地理环境变迁,形成了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澄江化石遗址——世界古生物研究圣地,记录了寒武纪早期古生物群像,是地球生命演化历史的杰出范例,也是著名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产地;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中国最美的山岭雕刻,1300多年间,当地人民创造了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创造了梯田农耕文明的世界奇观;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全球首个茶文化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是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保护传承让人类瑰宝绽放出生机活力
积极探索“法治引领、保护优先、注重传承、赓续发展”的保护路径,围绕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保护要求,科学提出制定落实3部法规、聚焦4个重点、实施7类项目的哈尼梯田保护“347”工作思路,持续强化遗产要素保护,致力守护千年梯田的“根”,致力铸牢千年梯田的“魂”,致力延续千年梯田的“脉”,致力激发千年梯田的“韵”,持续推动哈尼梯田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取得积极成果——这是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的红河新路径。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所带来的不仅是自豪和荣耀,更是责任、使命与担当。申遗成功的喜悦之后,我省围绕着世界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发展的探索从未停歇。
严格遵循《世界遗产公约》,建立长效机制,以一流的标准提升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强化顶层设计,成立云南省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与国际组织机构和各国专家展开对话交流与务实合作,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严格保护遗产地的资源、生态和环境。配合世界遗产委员会完成了对丽江古城的反应性监测工作,协助国家文物局在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举办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各方发出《关于梯田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红河倡议》。
加强立法保护,先后出台《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云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创世界遗产保护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立法的先河。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设定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原住居民的权利义务,适当兼顾他们的生产生活需要,提高原住居民与全社会形成合力保护世界遗产的积极性。
家家流水、户户垂杨、花树掩映、一街一景……申遗成功20多年来,不计其数的人从四面八方涌到丽江古城,在这里望山、看水、觅乡愁。丽江古城以“旅游经济反哺遗产保护”的经验赢得世界的青睐,为城镇类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丽江模式”,走出了一条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这只是我省着力构建以产业发展反哺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一个缩影。
云南以文化遗产保护为切入点,聚焦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推动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通过开展申遗工作,不但有效保护了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还逐步建立起了与遗产保护管理相匹配的管理、阐释、监测、法律体系,保护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一是建立了遗产管理体系。依靠中国文物行政管理机制与现行管理层级相结合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构建了国家、省、市、县、镇专门管理机构等5级管理框架。二是建立了法律保护体系。颁布实施专项法律3部、规章制度7部,完成对现行177项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遗产要素保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是建立了遗产监测体系。通过线上智能监测与线下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遗产监测系统,并制定了应急处置措施,做到及时预防、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置。四是建立了遗产阐释体系。建立了遗产地、行政村、自然村3级遗产阐释展示系统,设置近200块保护牌和说明标识牌,全面展示了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
金秋时节,漫步景迈山,古茶林郁郁葱葱,村寨里民居错落有致,“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景观结构浑然一体。申遗成功后,在规范保护基础上开展合理利用,推动“茶+旅游”“茶+健康”等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以茶为核心的系列产业集群,在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悠悠景迈山将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姿。 (记者 张雪飞 王永刚 胡梅君)
2024年02月28日 15:26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