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 云南加快发展口岸经济

来源:云南日报 2023-11-06 17:00:45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从“经济通道”迈向“通道经济”——云南省加快发展口岸经济综述

  “你是我们今年服务的第100万名出入境旅客。”近日,云南磨憨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为中老铁路D888次列车上这位老挝籍旅客送上了鲜花。

  历经新冠疫情,磨憨口岸恢复通关以来,在较短时间内人流、物流就呈现爆发式增长。与之相呼应的是,云南全面恢复通关的27个口岸,国际班列驰骋往返,通关人流如梭、车辆排成长队,夜幕下的口岸城市灯火辉煌……这些都是云南拥抱世界、衔接全球的生动写照。

  3年积势蓄力,云南省高擎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把开放作为支撑全省发展的最大变量,加快口岸门户枢纽功能建设,积极推进通道平台大融合、贸易大提升、口岸经济大发展,变“经济通道”为“通道经济”,不断推进要素型向制度型跃升的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提升在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位势能。

  畅通大通道 赋能口岸经济发展

  今年4月13日,首趟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发车,一路向南。自此,昆明至万象实现当日通达;7月7日,“澜湄蓉欧快线”国际班列首发,中欧班列牵手中老铁路,构建起一条全新的亚蓉欧大通道;截至目前,米轨中亚班列累计开行4050多列,完成跨境货物运输160多万吨……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0年间,云南综合交通运输条件实现了历史性跃迁,中越、中老、中缅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铁联运成功运行,与南亚东南亚通航城市数量居全国首位……一条条“黄金通道”连横纵贯红土高原,一列列国际班列驶向全新终点,深刻改变了云南对外开放的面貌和格局,也为云南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启更广阔的空间。云南省正依托国际大通道,赋能口岸经济新发展,增强开放枢纽门户功能,真正实现通达能力、衔接能力、配置能力、服务能力等多个维度的突破。

  云南,口岸经济正当其时。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三大经济”作为加快云南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核心逻辑是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其中,壮大口岸经济意味着云南省正在将口岸建设作为支撑更高水平开放、牵引经济转型发展的流量入口:围绕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流通,强化口岸开放窗口、枢纽节点、门户联通作用,以此形成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各类优势资源要素“引力场”,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围绕做大做强口岸经济,云南省加快实施口岸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用3年时间,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优化口岸布局、口岸交通建设提升、口岸基础设施补短板、口岸通关能力提升、口岸经济壮大、口岸营商环境优化提升6个专项行动,重点推动65个口岸项目建设,加快打造面向老泰马新、面向越南、面向缅甸3个方向的口岸群和航空口岸群。

  构建大平台 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自恢复客运通关以来,河口口岸每天车水马龙。边检站民警查验车辆、递交证件、面部识别、车体检查,仅需1分28秒车辆即可顺利通关。

  经历3年疫情,河口口岸直面挑战主动求新求变,修炼“内功”大大提升运行效能,紧盯智慧口岸建设,落实流量高峰预警等通关便利措施,优化管理流程,开通13条人员便捷通道;聚焦货运通关分车分类、因情施策,打造鲜活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生命救助“绿色通道”和服务“一带一路”专用通道,实现货运智慧查验,货运通关时长较3年前压缩60%以上。

  河口口岸的主动求变,映射出云南省扩大对外开放的发展空间正向通道能力之外延伸,从培育通道向推进口岸通道平台大融合转变。目前,省商务厅和相关部门统筹5亿元资金,支持磨憨、河口、瑞丽(含畹町)、猴桥、清水河5个智慧口岸建设。

  围绕口岸高效畅通的现实需要,今年以来,云南省通过大力实施口岸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数字化转型工程、智慧口岸建设等,各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明显提升。

  5月31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打造以智慧验放一体化、运行管理一张图、远程监管一站通为核心的3个大项22个小项智慧场景功能的磨憨口岸智慧改造升级项目(一期),通过项目专家组初步验收。“目前,全州6个国家级口岸的联检楼、查验货场基本健全,联检部门的查验设施及配套设备都能满足通关查验监管需求。”西双版纳州口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口岸全面推广运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业务应用率达100%;启用“边互通”App,让边民实现无接触参与边民互市贸易,大幅提升通关效率。

  推动大发展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将“经济通道”转变为“通道经济”,一直是云南省不懈探索的方向。

  以通道促贸易,边境贸易已成为推动沿边州(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并催生一系列新市场、新业态。截至5月,云南省边境贸易进出口额达208.7亿元,同比增长102.7%,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20.3%。同时,省商务厅牵头研究起草口岸建设发展三年行动,着力提升口岸过货通行能力、便捷通关能力、联动发展能力,做强口岸产业,努力形成“口岸+通道+城镇+产业+物流”协同联动发展格局。

  中央第23批赴滇博士服务团成员刘辉群认为,“三大经济”合力发展是壮大口岸经济的必由之路。以云南自贸试验区为例,从昆明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产业,到红河片区围绕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等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再到德宏片区深度拓展“互联网+免税购物”发展模式,云南自贸试验区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探索建立沿边、跨境的开放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引领全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目前,沿边州(市)积极招引企业落地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沿边产业园区,不仅享受政策叠加,而且推动同行业和关联行业企业相互聚集,形成产业链协调发展,促进口岸经济发展,也能有效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中铝、魏桥、神火、隆基、通威、雅戈尔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入滇兴业,形成了文山、红河、曲靖等绿色铝产业集群,曲靖、保山、丽江、楚雄等硅光伏产业集群,也让沿边德宏、红河等州(市)纺织服装、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口岸城市瑞丽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规划建设畹町片区、芒令片区、姐告片区、环山工业园片区、弄岛片区,重点发展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装备制造、通信电子、纺织服装等产业,配套发展保税业务、跨境业务、现代物流等服务,瑞丽产业园区产业体系已然构建,拉动沿边地区经济发展作用日益显现。

  位于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的娜妥坝边境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指挥部副主任范祖波介绍,产业园建设和招商引资同步推进。产业园建成后,预计可实现综合产值20亿元,带动周边群众约6000人就近就地创业就业。

  创新推出“管委会+公司”开发模式,引入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参与推动磨憨开发建设,引入上海临港集团参与磨憨产业发展和产业园区运营……目前,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与国内外多个投资主体深入合作,形成高度融合、合理布局、互利共赢、错位互补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潮涌云南,开放以兴。紧抓历史发展机遇,彩云之南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迈出坚实步伐。(记者 刘宇丹 赵丽槐 黄翘楚 张文峰 沈浩)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排名全省第8位;产业投资增长21.8%,占比达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排名全省第9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3%,排名全省第8位

2024年02月28日 15:26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