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杨善洲|杨善洲是隆阳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1-10-11 14:34:56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滇西粮仓”与“粮书记”

2021_1010_5d3fadbdp00r0rckb01eoc000py00hoc

  杨善洲在隆阳,首要的贡献在于大抓农业、大办样板,大干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推行良种、良法,改水、改田、改种、改肥,引进了西南175、台北8号、163等水稻新品种和778、980、茶苹果、风麦等小麦新品种,培育出了京国92水稻新品种,取代了老品种。开展土地治理,进行条田改造、客土培肥、沟路配套、兴修水利等改善生产条件。总结推广了“三带九行”、“拉线移栽”、“拉线条播”和“田平、土细、沟直、菜园化”等新技术,彻底改变了“满天星”的传统种植方法。同时探索总结出了试验、示范、推广结合,点、线、面结合,领导干部、科技人员、群众结合“三结合”等工作方法。1966年阎红彦在隆阳召开全省农业生产现场会;1973年,北汉庄小麦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水稻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使原来缺粮的保山在他的带领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粮食增产奇迹、最终成为了全国赫赫有名的“滇西粮仓”,杨善洲也被誉称为“粮书记”,解决了隆阳群众“有饭吃”的问题;1980年国务院在隆阳召开了全国农业工作现场会议,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同志说:“走遍全国,小麦最好,就看两保:一是河北保定,二是云南保山(隆阳)。”时至今日,保山市隆阳区的水稻种植面积依然保持21万亩,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水稻高产样板示范产量依然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水稻单产居云南省之首。

2021_1010_a8f9287aj00r0rcdf05d5c002xc02a0c

  从“有饭吃”到“有钱花”

  杨善洲在改革开放之初,积极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解决群众的收入问题,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长抓林,短抓牧,不长不短抓果树,当年抓好粮、工、副”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发展乡镇企业两条原则:“一是要立足本地资源;二是要着眼群众致富。”他率先提出保山地区加快小集镇发展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在全国率先探索和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多种经济,培育非公有制经济,建成一大批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地方工业企业和特色鲜明、经济活跃的小集镇,使当时的保山涌现出了新华肥皂厂、新华皮鞋厂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探索解决了隆阳群众“有钱花”的问题。

2021_1010_d9e064efj00r0rc9k034vc0035s0294c

  “采茶姑娘”与“万亩茶园”

  1982年,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应日中农交邀请,派遣江西、贵州、云南的30余名青年作为第三批学员赴日学习,开展中日友好文化交流及茶技学习。保山分到1个名额,杨善洲老书记向省里又争取了1个名额。这两个名额,一个给了昌宁右甸公社茶场社员李洪昌,一个给了20岁高中毕业后在北汉庄李家山茶场上班的方丽春姑娘。1983年,老书记驻村蹲点西河,召开了保山地区茶叶种植工作现场会,从西河村开始连片发展茶叶种植,并把“保山地区茶办”搬到了西河村办公。同时,通过市直部门挂钩联系西河村,实行“分块”责任制,每个单位负责5亩左右茶园。为了让群众掌握更多的种茶技术,老书记让茶办的干部带着西河村干部、13个大队长“走出去”,去西双版纳大渡岗茶厂参观学习种茶、采茶、加工等技术。待到茶叶采摘时节,老书记又把周边临沧凤庆的采茶技术“请进来”,让凤庆的采茶姑娘教西河村的群众采茶。1986年,隆阳区形成了南起板桥孟官,北至瓦窑阿石寨,东至板桥秋山,西至板桥李家寺的1.2万亩茶园。1987年,在老书记的鼓励、支持下,西河村建立了小西河和大西河两个茶厂。目前全区共有茶园面积6.32万亩,投产茶园面积4.2万亩,建成茶叶初制所24个,茶叶企业3个,共产干茶2622.1吨,实现农业产值8742.5万元,工业产值10028万元。

2021_1010_e035daeej00r0rcac01aoc002b601uoc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老书记”

  1979年,杨善洲到水寨调研时,提出了“山区要致富,多种茶和树”口号,为此,水寨乡积极响应该口号,大兴林木,造就了今天森林覆盖率达80%的生态氧吧,丝绸古道上的绿宝石——海棠。水寨乡充分利用该乡海棠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立足于“靠山吃山,以山养山”的原则,大力发展果松、核桃、花椒、山葵、林下种植、养殖、山区休闲旅游等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成了杨善洲老书记早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探索。海棠洼的井盖上,群众刻下了一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老书记。”

2021_1010_dbdf87bdj00r0rcek06iuc002wt028dc

  杨善洲与“小粒咖啡”

  1980年10月,杨善洲到芒宽公社,听说一位叫朱自祥的社员种植咖啡成了“冒尖户”,曾为此挨过批斗。杨善洲来到朱自祥家,摸着咖啡树对他说:“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收入差不多就有2000元,再加上其他经济收入,已提前达到小康水平啦!你这个典型我们要马上推广。”看到杨善洲放手让群众搞多种经营,有同志劝他:“还是慢慢来,搞四平八稳的事不会吃亏,书记的位子才坐得稳。”杨善洲回答:“群众思变,群众思富,我们还能再拖后腿吗?如果想什么吃亏、乌纱帽之类的事情,就决不是共产党的干部!”杨善洲通过调研提出,要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他亲自来到地处怒江河谷的保山芒宽公社鼓励支持农民种植咖啡,在保山大力推广咖啡种植,保山的小粒咖啡在1980年的全国咖啡会议上获得“全国咖啡之冠”的美誉,当年国务院将保山列为国家咖啡生产基地之一,如今云南保山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小粒咖啡基地,小粒咖啡也成为云南保山着力打造的重点产业,保山小粒咖啡畅销中外。

2021_1010_b63f2920j00r0rcky00juc002ap01mqc

  杨善洲是北汉庄的“包青天”

  1983年7月,农民杨春兰因为买卖猪被冤枉。杨春兰向地委申诉后,杨书记在申诉信上批示:“请地委工作组的同志认真调查、核实此事,我们不能随便冤枉了一个农民,他们过日子不大容易。调查结束后,迅速告知本人!”后经过工作组查明真相后,为杨春兰恢复了名誉。

  80年代初期,地委在北汉庄设经济项目实验区,北汉庄当时的支部书记叫万朝仪,他觉得有些经济项目不适宜在农村开展,有人建议撤换万朝仪。杨善洲书记安排专人调查后,觉得万朝仪是尊重科学事实的,不仅没有撤换万朝仪,后来还提拔任用了他。万朝仪在日记里说:“为人要学杨善洲,为官更应学杨善洲!”

  “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杨善洲同志一生以“放下官架子,甘当普通人,不做救世主,甘当铺路人”为座右铭,无论是在县委工作时,还是在保山地委任保山地委副书记、地委书记时,他都与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21_1010_4669f85fj00r0rclb00ggc002ap01lyc

  杨善洲在1975年1月的工作笔记中写道:“凡是农田建设上得快的单位,都有一条重要经验:领导上前线,亲自带着干。这是最有效的指挥。正如有的干部说:‘一天讲得磨破嘴,不如自己流汗水’、‘喊哑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个体会很实在。不然的话,指标再先进,口号再好听,领导不下去,也是老和尚念经,群众是不感兴趣的。”

  1977年春耕时节,担任地委书记才3个多月的杨善洲到北汉庄主持召开水稻栽插样板现场会,当时大多数的基层干部和群众还不认识杨书记。当地委的吉普车在田边的机耕路停下后,几名基层干部和群众将身材魁梧、穿着讲究、笑容可掬的地委工作人员错认成了杨书记,忙着和这位同志握手问好,把衣着朴素、头戴竹叶帽、脚穿皮草鞋的杨书记晾在了一旁。站在较远处的大队支部书记跑过去说:“这位才是杨书记呢。”

2021_1010_d8e25fecj00r0rcci002qc000b4007sc

  有一次杨善洲和群众去劳动很晚才收工。大家邀请杨书记到北汉庄大队吃晚饭,杨书记推辞了半天才答应。因为当时物资匮乏,且杨书记与大家吃饭的机会也不容易,大队干部随即安排做饭的取两个鸡蛋来给杨书记做荷包蛋,杨书记断然拒绝了,说:“我也是农村长大的,是农村人,大家就不要当外人了,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此事传为趣谈,杨善洲从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农民书记”、“竹叶帽书记”、“草鞋书记”、“我们的好书记”。

  “老书记”是指引我们人生道路的“一盏灯”

  1980年10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到保山,地委工作人员赶紧去田里叫他,他才一身泥水地急忙赶回来,他的样子让胡耀邦看到了,亲切地说:“像你这样朴实的地委书记不多了!”胡耀邦送给杨善洲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杨善洲同志是一座山、一盏灯、一面旗。他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旗帜,他影响和带动了他的那个时代的大批党员干部,培养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领导干部,在隆阳人民的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他一辈子坚持实事求是,一辈子坚持艰苦朴素,一辈子坚持艰苦奋斗,一辈子坚持以身作则,一辈子坚持清正廉洁,一辈子坚持造福于民。在隆阳人民的心中,杨善洲身上体现了一个好党员、好干部的所有美德。他之所以让我们心生景仰,是因为他“真”;他之所以让我们真心佩服,是因为他“正”;他之所以让我们真诚怀念,是因为他“善”;他之所以让我们倾心热爱,是因为他“朴”;他之所以让我们无比敬重,是因为他“廉”;他之所以让我们长久地感激感恩感动,是因为他“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要求我们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找差距、增动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作为杨善洲的家乡人,我们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像杨善洲同志那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辈子敢于担当、艰苦奋斗”;“心中有责”,敢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心中有民”,时时处处以大局利益为重,胸怀全局、秉公用权、廉洁用权,管紧为自己办事的后门,敞开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前门;“心中有戒”,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不放纵、不越轨、不谋私,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心中有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始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老实做人、扎实干事、踏实创业。(张春国)

责任编辑:郭云旗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