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我们在行动

来源:云南经济新闻网 2021-10-19 19:46:18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10月15日下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顺利闭幕。短暂的5天中,作为东道主,中国宣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新举措;公约缔约方通过了“昆明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了强有力的政治推动力。

  本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分为两个阶段,总结过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经验成果,凝聚各缔约方、国际组织和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合力,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新目标,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转型带来新契机。

  全球机构凝聚合力 携手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一直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除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各机构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分享经验成果,携手保护生物多样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全球物种的绝种风险,每年编制《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COP15会前更新的名录显示,全球近28%的物种“面临不同程度的灭绝危险“敲响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警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每年发布生态评估报告,并在各地实施“地球一小时”、使用可再生能源“净”我所能等主题项目,今年还与快手平台、中国国家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全国17家博物馆联合发起了野生虎保护的公益行动,倡导公众关注野生虎现状。

  我国也近来相继发布《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等,全力筑牢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各项保障。在“企业与生物多样性全球伙伴关系”(GPBB)倡议下,长江三峡集团、伊利集团、中国东方航空等多家企业也开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积极探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关注珍稀植物的迁地保护,设立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伊利集团践行“绿色产业链”战略,在2020年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开展湿地鸟类资源监测项目;中国东方航空在今年10月至12月将打造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航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治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长隆在行动

  作为中国文旅行业的龙头企业,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可持续发展,也是长隆集团孜孜以求的目标。长隆集团始终秉持着“大自然、大生态、大种群、大文体、大旅游”的发展理念,努力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愿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交上了一份“长隆答卷”。

  保护生物多样性,从保护野生动物开始。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其种群数量却一直很小。连续开展全国性大熊猫资源调查、积极开展大熊猫抢救工作、注重大熊猫迁地保护……在积极的政策倾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濒危物种名录上,“国宝”们降级为易危。

  今年8月,全球唯一大熊猫三胞胎“萌萌”、“帅帅”和“酷酷”便在长隆保育员的精心照顾下迎来了自己的7周岁生日。除了大熊猫,长隆科学的种群管理和繁育保护手段使得川金丝猴、朱鹮等濒危珍稀动物的种群规模一再扩大,许多濒危物种“绝处逢生”。

  保护生物多样性,离不开反哺自然。“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日前,我国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与已设立的自然保护区形成就地保护体系;还建立了植物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以及种质资源库、基因库等较为完备的迁地保护体系。长隆长期关注就地保护项目,在国内外通过不同的形式支持野生种群的就地保护,累计向各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机构捐赠超1亿人民币,还建设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广东基地、清远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等多处濒危动物迁地保护基地。今年,长隆更迎来两头长江江豚迁入,将自身饲养动物获得的资源与技术不断反哺自然。

  保护生物多样性,更应倡导全民行动。中国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政府加强引导、企业积极行动、公众广泛参与,让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参与度全面提高。响应国家号召,长隆利用自身资源,接过科普的接力棒。在今年的全国科普日,长隆开展专题科普,让公众沉浸式体验生物多样性的珍贵。在珠海长隆,集海洋展览、游乐休闲、剧场演出、海洋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最大室内海洋科学馆——长隆海洋科学乐园,将于明年初开幕,将科普的接力赛一棒一棒跑下去。

  “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一直是长隆集团探索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信条。长隆将继续积极响应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助力就地保护、参与迁地保护,提高科研能力、深化国际合作,成为万物和谐美丽家园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这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答卷,长隆已经写了32年;未来,长隆将继续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科普教育工作,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图景。

责任编辑:郭云旗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