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云南经济日报讯 ( 张海鹏 摄影报道 )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道路不通、交通不便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脱贫攻坚以来,隆阳“五通五促”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交通短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基础保障,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出行不便、生产生活成本高问题。
多元投入“融通”资金,促建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隆阳交通首要问题,隆阳区围绕“从上到下、由内到外”的工作思路,多点发力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向上争,隆阳区积极向上级争取农村公路行业补助资金,2016年以来争取到上级行业补助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共计4.36亿元;银行贷,积极与金融机构争取银行贷款8亿元。其中,国开行贷款7亿元,重点建设涉及贫困村的农村公路85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11公里、改造及新建桥梁24座。目前正在与农发行和建设银行对接6.8亿元农村公路贷款;强统筹,围绕贫困村出列,我区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重点项目纳入统筹整合计划,安排项目资金2.29亿元,补齐交通短板,改善自然村道路通行条件,提升了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及通行质量。
打造示范“创通”模式,促养护
农村公路“三分靠建,七分靠管”,由于群众爱路护路意识不强,只建不管一直是影响农村公路使用的大问题。一是抓示范带动。隆阳区以打造“四好农村路”和美丽农村示范路为契机,将沿线群众基础好,路域环境优的农村公路,作为重点进行打造。2018年市政府命名板桥镇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北汉庄、秉塞、育德、新寨被命名为示范村。2019年市政府命名芒宽乡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芒宽社区、汉营、海棠洼被命名为示范村。累计打造龙树至罗明、宝盖山等美丽公路60公里,六曼公路沿线成为富饶美丽潞江坝的“百里画廊”。二是抓探索创新。在公路管护中,各乡镇整合多方资源,积极进行探索,潞江镇新寨村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组织村民投工投劳进行公路养护;瓦马和芒宽成立专业合作社,在管护好公路的同时,壮大集体经济;蒲缥镇将公益岗位与乡村道养护相结合,在养护公路的同时,增加贫困户收入。
分级负责“疏通”机制,促管理
健全管养体制,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体系。各道路设置路长,强化责任和目标管理,全区设置路长制公示牌560块,各乡镇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为农村公路管养提供了制度保障;严格路政管理,区、乡分级组织公路巡查,加强宣传教育,每年至少开展路政宣传活动2次,累计发出宣传单82500余份,对侵占公路路产、路权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重点突出“联通”产业,促增收
“若要富先修路”,交通基础设施决定着一个地方内外联通的便捷程度,同时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军。在安排项目和资金过程中,隆阳区优先考虑解决好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问题。长期以来,怒江两岸人民在120多公里无一座江桥的情况下,仅靠竹伐、木船,后改为机动船在13个渡口摆渡,或绕行200多公里才能互相交流,给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物质的交流。近年来实施的芒宽乡勐赖怒江大桥、潞江镇江东大桥,连接着芒宽乡、潞江镇江东多个贫困村,随着勐赖大桥建成通车,有效的带动了怒江东岸多个贫困村火龙果、柑橘、芒果、大棚蔬菜等产业发展,增强农产品流通能力。农村公路成为引领群众增收的致富路。
精准发力“打通”瓶颈,促发展
隆阳区潞江、芒宽、杨柳、瓦房等乡镇居住着傈僳族、德昂族等“直过民族”,按照在脱贫攻坚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工作要求。隆阳区将改善“直过民族”群众出行条件作为重点,向上争取“直过民族”自然村道路项目147公里,补助资金5164万元,项目受益群众2万多人,直接受益“直过民族”4000多人,截止目前全区“直过民族”自然村道路已全部实现硬化。项目建成后“直过民族”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更加安全,彻底解决了多年来芒宽、潞江“直过民族”群众,“生产资料运不进,农副产品拉不出”的问题,坚定少数民族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
“十三五”以来,隆阳区共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10.6亿元,投入农村公路管养资金0.96亿元,建设农村公路1052公里,安全防护工程2418公里,改造危桥42座。实现全区建制村通硬化路率100%,实现全区通贫困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覆盖率100%,实现建制村通客车率100%。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