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云南经济日报讯(张杨军) 7月19日,保山市召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专场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保山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九+N进”为载体,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交出满意答卷。
全面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坚持把民族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资源分配、力量投入、机制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年度10项重点工作督查内容,纳入政治巡察、文明城市创建以及年度综合考核,列入人大、政协重点工作内容,层层压实责任,全面扛牢扛实党管民族工作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
制定出台《保山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干部教育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优化原文学、视频学、集中学、研讨学、党课学、现场学、跟进学“七学”模式,“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培训实现常态化,党员干部民族工作知识教育培训不断加强,截至目前,保山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党日活动10余万次、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950余期19万余人次、乡村干部培训1230余期11万余人次,举办各级各类读书班3000余期12万余人次。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共同体理念飞入万千百姓家。开展“十个一批”宣讲人才选拔,组建各类宣讲团507个,深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故事,受众达200余万人次;拍摄公益宣传片2部、微电影5部、开展专题电台访谈12期、在《丝路保山》栏目播出创建工作节目24期,刊发相关稿件3200多篇(条);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摄影、征文、演讲比赛、网络答题、文艺汇演以及“我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代言”等活动,共同体理念得到广泛厚植。
精神家园建设硕果飘香。保山市建设宣传标识、展板、长廊5300多个,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街道50余个(条),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全覆盖。实施了一批世居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建成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区2个,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37项、非遗传承人601人。深入开展“普通话上街下乡进村寨”等活动。
爱党爱国情怀持续厚植。做实“感恩奋进”示范带,沿着总书记走过的路,以中寨司莫拉村、和顺图书馆、艾思奇纪念馆为现场教学示范点,做实“牢记领袖嘱托,永远感恩奋进”现场教学示范带,创作了《总书记来到咱司莫拉》《三声鼓响幸福来》等一批新时代文艺作品,全面讲好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保山的故事,全面宣讲“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生动故事,深切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成就、民族团结进步的生活实践,年均120余万人次接受现场教学,各族群众热爱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爱党爱国热情空前激发,汇聚起保山大地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做靓“善洲精神”示范带,以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等为现场教学示范点,做靓“杨善洲精神”现场教学示范带,创作了《追寻善洲书记的足迹》《青山风骨》等一批文艺作品,全面宣讲杨善洲一辈子为民造福、一辈子克己奉公,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崇高精神,年均60余万人次接受现场教学,不断鼓舞各族群众不畏艰难、团结奋进、苦干实干。
做强“红色教育”示范带,以李鑫故居、朱家壁红色教学点等为现场教学示范点,做强“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示范带,创作了《云岭星火》《铁流西进》等一批红色影视作品,年均60余万人次接受现场教学,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悟革命精神,汲取红色力量,赓续精神血脉,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做优“爱国戍边”示范带,以4个边境乡镇以及国殇墓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现场教学示范点,做优“爱国戍边”现场教学示范带,广泛报道《蔡新装:共和国1号界碑的守护者》等爱国戍边故事,全面宣讲各族人民守土固边、抵御外侵、保家卫国、携手致富的生动故事,深入实施“红色喇叭”“红旗飘扬”“边境党旗红”等工程,年均20余万人次接受现场教学,凝聚保山市各族群众“振兴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的广泛共识。
全面加快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步伐
保山市9.4万户3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现行标准下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1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整合投入50多亿元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兴边富民行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等民心工程,狠抓民族地区交通、水利、通讯、环保、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佤族、傈僳族等实现“两次跨越”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重点打造了隆阳区潞江坝新寨咖啡等一村一品示范村,保山市86%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持续致富,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全面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在隆阳区芒宽乡、潞江镇等地实施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安置民心工程,4910名傈僳族等各族群众同当地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在昌宁县湾甸乡先后安置水电建设库区移民6760人,各族群众在湾甸乡互通互爱、共融共生;在摆榔乡、木老元乡实施整乡推进整族帮扶七大工程,12130名汉族、布朗族、彝族等各族群众从高寒山区搬到集镇,实现了从空间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的全方位嵌入。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中华传统技艺教育。积极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民间节庆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群众性文化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实践教育活动,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更加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充分利用保山侨乡资源优势,通过举办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选派教师赴海外华校任教等措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凝侨心聚侨力汇侨智,筑牢华人华侨的“根魂梦”。成功打造腾冲市、龙陵县象达镇、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县、乡、村三级“平安侨乡”示范点,梁金山故居、和顺图书馆被命名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保山学院被国侨办确定为华文教育基地,昌宁柯街华侨社区等6个社区被国侨办确定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画出最大同心圆。
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及宗教界代表人士机制,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挂钩联系民族宗教工作重点乡镇等机制,在民族宗教工作重点村配备民族宗教干事161名,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各类矛盾纠纷,管好守稳意识形态阵地,积极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长期以来保山市未发生因民族宗教问题引起的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
全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成功创建600多个各具特色、亮点突出的各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和示范单位,10余万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26个少数民族村寨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腾冲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龙陵县和190个单位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等2个基地被命名为云南省首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保山学院被命名为首批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标准化、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在已建设26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基础上,2022年起每年再建40个以上。
以进机关、进乡镇(街道)、进村(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警)营、进医院、进景区“九进”为载体,把民族团结进步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公约,持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理念融入基层细胞,根植于各民族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实践,创建覆盖率、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拓展延伸创建进铁路、进边寨、进新经济组织、进千家万户等领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基础、凝心铸魂、注入活力。
建成以边境乡镇为支点的“边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城乡融合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相邻州市共建共享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联盟”,“保山—美美与共的乐土”“唱响新时代边疆人民幸福之歌”“党建引领共育民族团结花”等创建经验做法以及微纪录片《情满司莫拉》等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刊播,涌现出了扶贫英雄郭彩廷等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红色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等系列品牌,民族团结进步的“保山模式”持续巩固、拓展和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