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过去这里是村民的猪棚、鸡圈,如今成了整洁宽敞的社区中心广场。村民们可以在这里载歌载舞,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保山龙陵县木城乡乡村振兴办负责人罗文丽指着云海中被阳光照耀的木城社区中心广场说。
站在社区中心广场看到的景象
木城社区地处龙陵县木城乡中部,与缅甸果敢县幕泰乡隔江相望。32.23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9个村民小组,514户1680人,其中少数民族190户605人。
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木城社区巧用“加减乘除”法,围绕“经济发展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边境防控现代化、思想观念现代化”六个现代化,以点带面,真抓实干。实现2021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600元。
巧用“加法”,“添砖加瓦”强组织
近年来,木城社区党员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努力让党组织成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发动机”。木城社区将村级建设工作组挂钩到9个下设党支部,把9个党支部书记纳入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让党支部成为各村民小组的建设工作第一组织主体,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
“筑梦墙”上贴着孩子用砖瓦绘画下的理想生活
年轻人的未来就是村庄的未来,木城社区积极调动青年人的力量,开展“青春助力强边固防”“爱国卫生小手拉大手”、集镇整治、清洁村庄等志愿服务活动,在组织领导上巧用“加法”,把“一花独放”转变为“百花齐放”。
善用“减法”,“聚焦短板”惠民生
改善民生问题,是提升村民幸福感的关键。针对木城社区存在的道路交通、两污处理、人居环境等短板,党员干部发挥“领头羊”作用,带领群众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通过“门前三包”制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两污”治理,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占道经营、放养家禽等现象。
村民自发打扫街道
在治理工作中,党员广泛征询群众意愿和诉求,与群众共同探讨建设内容,通过“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引导群众从“观望者”变为“参与者”,从“要我干”变“我要干”,形成了全村村民都以投工投劳的方式参与到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共发动党员群众参建718人次,累计节省劳务成本20余万元。
活用“乘法”,“兴边富民”促发展
近年来,木城社区坚持将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与乡村振兴、强边固防、疫情防控等工作相结合,整合“强边固防”示范村、兴边富民等项目,不断放大乘法效应。
围绕“一村一品”,木城社区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将区域、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由合作社牵头盘活土地资源,鼓励群众种植甘蔗、烤烟等经济作物,积极引进香料烟、咖啡、坚果等新兴产业,先行先试玫瑰、贡菊种植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此外,社区以“党建+产业发展”的模式,建成6000余平方米的养殖小区,成立木城社区肉牛、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聚集一批经验丰富、懂技术、善创新的农户实行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管理、科学化饲养,不断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渠道。
据了解,今年来,木城社区种植甘蔗1200亩、“两烟”200亩、坚果680亩、咖啡320亩,生猪存栏2816头、出栏1156头,肉牛存栏1126头、出栏316头,初步形成生猪、肉牛、甘蔗、“两烟”等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格局。木城社区的村民陈女士表示:“如今村里的产业也发展起来了,不用外出打工家里的收入也增加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妙用“除法”,“对症下药”盯治理
近年来,木城社区坚持以强边固防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为统揽,全力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
感恩湖
罗文丽说:“为优化强边固防机制,我们科学设立疫情防控卡点,对边境线进行24小时不间断交叉巡逻管控。认真落实‘3户5户联防联控’和‘村级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联防联控网格体系,推动网格管理职能从单一的‘防疫情’向‘抓宣教、守边境、防疫情、管环境、保和谐、促发展’多维转变。”为边境一线已构筑起“一村一堡垒、一户一哨所、一人一哨兵”的边境防控“铜墙铁壁”。
此外,木城社区通过村规民约引领,在移风易俗上妙用“除法”,推进村规民约规范化、实体化、简约化运作,着力构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通过“加减乘除”法的实施,如今的木城社区旧貌换新颜。过去的污水潭变成了清澈的“感恩湖”;泥泞的路面铺上柏油,一条条“感恩路”直通村户;光秃的墙壁变成挂满青少年理想图画的“筑梦墙”,描绘出一副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美丽新画卷。
(实习记者 李璐航 保山摄影报道)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