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跬步以至千里 ——澄江市深入开展健康县城建设纪实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2024-09-27 15:21:43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仲秋时节,天朗气清。走进玉溪澄江市,近看城市街道干净如新,社区居民福寿康宁,远眺抚仙湖水一碧万顷,背靠绵延群山郁郁青青。祥和洁净的城市风貌和容光焕发的居民精神风貌得益于澄江市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魅力。

  2013年,澄江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2017年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县城(乡镇),2020年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2022年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2023年上榜云南省“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名单……近年来,澄江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落实主体责任,细化工作目标,健康县城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

  延伸康养产业链

  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澄江市区,一座占地196.2亩,总建筑面积22.54万平方米的三甲医院即将启用。

  玉溪市中山医院2020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今年10月可正式投入使用,先期将投入运营500张床位,可以提升澄江市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1.04,进一步提高澄江市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澄江市医康养一体化发展。

  “我们平移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技术、人才、管理和品牌资源,减少了当地群众跨区域就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医疗国家队’的高水平健康服务”玉溪市中山医院书记施纯律介绍,医院在继承了澄江市人民医院原有基础外,全面引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管理、技术、人才、品牌资源,开业运营初期设置24个临床科室(含1个体检中心)、9个医技科室,逐步建设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于一体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省高水平医疗机构,与中山大学合作共建的医院给了澄江市居民“大病不出市”便捷,而澄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则是赋予了澄江康养旅居业态融合创新的动能和底气。

  在澄江市舞凤山中,一排排色彩艳丽的房屋映入眼帘。作为澄江市凤麓街道唯一的农业自然村,飞大田、二台坡小组在两年前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个曾经农林畜牧业为主的村落,摇身变为了集“医、养、康、宁”于一体的“网红村”。

  2022年3月,澄江市引入康养头部企业资本下乡,实施“七彩田园”项目,以“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纪念园”商业模式,对村庄统一租赁、统一规划、统一改造、统一运营,打造了集田园乡村旅居、老年休养、人文纪念等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康养基地以飞大田、二台坡为中心,把沉睡、散落的原始生态资源整理、归纳、包装、改造,将良好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独具特色的康养优势,提升了生态价值综合效益,也为飞大田、二台坡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村民通过出租房屋收“租金”、返聘就业拿“薪金”,每年实现人均收入5.6万元。

  优质的医疗资源与绝佳的生态资源结合,促成了澄江市“医、养、康、宁”面面俱到的康养模式,2019年至2023年,澄江市连续入选“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一条切实可行的康养旅居发展之路正在澄江的脚下通向远方。

  丰富精神生活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在澄江市凤麓街道拥晖社区的篮球场上,今年68岁的退休职工靳萍正在带领着邻里乡亲们练习健身气功,“我这里最多的时候有40多个人,都是退休职工,我的初心就是让大家一起开心锻炼,开开心心地把身体搞好,让年轻人也少一些负担。”一应俱全的全民基础健身设施让拥晖社区总是活力四射,每逢寒暑假和节假日,不少年轻人回到家中,也愿意放下手机走出家门,与好友相约球场,加上各式的培训课程,本就火热的球场愈发走俏。

  这样的场景在澄江并不是孤例,澄江市共有15个体育协会,社会指导员610余人。2023年,澄江市开展体质监测采集4000多人次,体质合格率提升至91.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40.1%,今年以来,截至目前,澄江市各单位开展工间操指导培训200余次。日益完善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了覆盖面广、容纳量大的四级组织网络,全民健身社会化管理得到加强,体育社团实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与群众“勤锻炼”意愿相匹配的还有完善的基础建设。

  抚海湾健康步道依湖而建,将湿地与湖景相融合,一侧是天然赋予的清澈湖水,一侧是人工种植的繁盛花海,如画卷般美丽的风景吸引了无数观光、散步、慢跑的人。各类步道一路绵延,几乎将抚仙湖环抱其中,目前,澄江市健身步道总长已超过100公里,时光栈道、“最美赛道”成为全民健身热点。

  软件与硬件的补齐,让澄江市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澄江市围绕着抚仙湖保护治理,充分结合澄江市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一流的体育户外运动基地,打造户外运动天堂的体育产业”发展思路,依托抚仙湖优质的水体、山地、绿道资源,将体育旅游路线、赛事相结合,带动全民参与的勤锻炼健身态势。格兰芬多自行车节、抚仙湖半程马拉松赛、抚仙湖高原帆船赛、抚仙湖瑜伽文化节、环法自行车挑选赛等一系列赛事的举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参与到体育赛事,满足了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的同时,也为健康县城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不断推动着体育与健康的深度融合。

  持续截污减排

  精心呵护一泓清水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流域面积674.69平方公里,蓄水量206亿立方米,常年总体保持Ⅰ类水质,被誉为“玉溪的眼睛”。为了这一池春水,全流域截污治污任重道远且势在必行。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雨污混流是抚仙湖径流区截污治污的痛点。为了攻克痛点难点,澄江市咬定“不让一滴生活污水流入湖泊”的目标,将“精准”二字贯穿截污治污工作始终。

  在龙街街道朱官营片区,污水管和雨水管成为了家家户户的标配,雨污分离将生活污水送进污水处理厂,而雨水则进入另一条专用水渠。2022年2月,朱官营片区启动了截污治污及健康水循环项目,仅用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585户1670人的排查施工和验收。按照“精准排查、精准施策、精准截污、精细管理”的思路,朱官营片区坚持一户一档、一户一策,实行网格化包保、地毯式排查、到户签字验收,安装污水主管4400米,安装支管3940米,完善雨污分流2800米,污水经村尾调节池沉淀预处理后纳管进厂,实现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

  定制化的施工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打心底里接受了雨污分离,不少新建的房屋从设计上就预留好了雨污分离管道。肉眼可见逐渐变好的人居环境,也让村民们乐在其中。

  除了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也是抚仙湖保护治理的重点工作。

  放眼抚仙湖之滨,高水、高肥、高药的花卉和农作物已是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生态农业,是水稻、蓝莓、荷藕等生态保育型和环境友好型作物。

  进入万海蓝莓基地,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这里的蓝莓竟是盆栽。一条条管道连接着一盆盆蓝莓幼苗,盆的上方是管道连接水源精准滴灌施肥,盆的下方是管道连接收集余水,多余的肥水经过重新配比稀释调剂后,再次精准灌溉施肥。基地内实现农田尾水尾液全收集、全循环、全利用的小循环,基地外实现初期雨水、农田退水及中水与高效节水管网形成封闭循环通道,构建了湖外水资源利用大循环。

  源头清水、农田尾水各行其道,不仅降低了化肥、农药施用量和灌溉用水量,更是确保了没有一滴污水进入抚仙湖。

  滇中腹地,山水澄江,如何持续擦亮绿色健康的“金招牌”是澄江市的“关键题”更是“必答题”,如今的澄江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相信未来的澄江必大有可观。

  (记者 付欣鑫 玉溪市推进健康县城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供图)

责任编辑:杨莉昆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近年来,澄江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落实主体责任,细化工作目标,健康县城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

2024年09月27日 15:21

云南省博物馆还将深度挖掘文化IP,运用数字技术融合实体,创新开发文创产品,并在云博数字文创空间推出以“献礼新中国75周年华诞”为主题的75套文创礼盒

2024年09月27日 15:17

以作风效能之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提升。

2024年09月27日 15:10

河口县瑶山乡八角村的1500余亩百香果迎来丰收季,田野间弥漫着阵阵果香,一颗颗色泽鲜亮、饱满多汁的百香果挂满枝头

2024年09月27日 15:05

据悉,9月29日至10月5日,主题为“中交助梦·沪滇同心·相约泸水”的第五届怒江草果文化周暨首届泸水精品咖啡嘉年华活动将在泸水市举办。

2024年09月27日 15:01

自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24年09月27日 14:56

由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云南法制报、省委政法委云南政法融媒体中心共同承办的“2023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评选结果于今日揭晓。

2024年09月27日 14:51

在贷款签约仪式环节,中国农业银行昆明市分行与6家云南省替代种植企业现场签约信贷金额6000万元。

2024年09月27日 14:50

黑龙江、湖南、贵州、西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宣讲活动。

2024年09月27日 11:27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技能人才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2024年09月27日 11:02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