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盐津县柿子镇被满山的竹林包围,一眼望去,青翠欲滴。当下正是方竹笋采收季节,沿着机耕路进山,一路上都是来来往往的笋农,有的忙着将新鲜采收的竹笋送出山,有的则是忙着进山采笋。虽是细雨朦胧的天气,竹林里却是笋农们丰收的欢声笑语。
在柿子镇藏着一片正在茁长的“示范竹”,区别于已经丰产的竹林,才一米左右高。这片20亩的“示范竹”的成长是盐津竹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更关乎着笋农的腰包。
2022年3月28日,中国林学会公布第四批“中国竹业特色之乡”认定评审结果,盐津县被授予“中国方竹之乡”荣誉称号。但盐津县方竹产业仍然存在科技链支撑产业链的作用不足,方竹种质资源良莠不齐、实生苗繁育技术落后;新造竹林满园周期长,致使发笋周期长、发笋量小,林地产出周期长;优质丰产配套关键技术匮乏,主要以自然生长的笋用竹林采摘为主,“只采不管”现象较为突出的问题,导致竹林大面积退化,竹笋产量不高。
为帮助盐津县竹产业提质增效,云南省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与盐津县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开展方竹笋用林栽培关键技术示范培育。该项目旨在通过选择方竹优良种源,推广应用方竹实生苗规模化繁育技术、方竹属重要经济竹种新造林快速满园技术、方竹属重要经济竹种低产林改造技术、方竹属重要经济竹种丰产林生态培育技术等进行推广示范,帮助提高方竹产量和质量,进一步增加种植农户的收入。
昭通现有竹林面积680万亩,全市60余万人依托竹产业稳定脱贫,210余万人受益。如何“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除了政策、资金支持外,科技赋能也很重要。
昭通市积极对接国内有较强实力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产品研发企业,搭建市级“产学研用”科研合作平台,加大大关筇竹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宣传、使用、管理力度,鼓励、支持企业有机产品、生态产品申报认定和企业品牌创建,实施品牌赋能战略,唱响“中国筇竹之乡”“中国方竹之乡”“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名片,把“笋中之王”做成“品牌之王”,提升竹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昭通现有有机基地50个96万亩,注册大关筇竹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枚,制定市级地方标准3个。
同时,昭通统筹协调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西南大学等科研机构,在保护区开展科研监测,同步做好保护区宣传保护工作,进一步打造科研宣教高地,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青山叠翠绿意新,在科技赋能下,昭通的竹产业正在拔节生长步步高。(记者 彭波 通讯员 田朝艳)
2024年10月22日 22:25
2024年10月22日 17:51
2024年10月22日 17:29
2024年10月22日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