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走进勐腊县勐腊镇会龙村,家家庭院前繁花锦簇,瓜果满枝,传统民俗和哈尼族生活风情扑面而来。38户人家按文明区域划分为热带水果、竹编、酿酒、咸菜、美食、凉品、哈尼装、烧烤等特色文化户,家家户户至今仍保持着用土陶盛水、煮饭、煮菜、装酒,置米、存茶的习俗,不一样的哈尼族人文景观让人目不暇接。
村寨走廊随处可见蕴含深意的“希望的田野上”的壁画;家家门口摆放着茶叶、酸笋、果干、腌牛皮、土酒等会龙土特产;无人售货、扫码自取,户户敞开无门无锁,终年无偷盗行为、无刑事案件、无吸毒人员。乡风文明、邻里和谐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构成一道独有的本土文化风景线。
哈尼族村民用勤劳和汗水绘就“美丽会龙、幸福家园”小康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这是一份美好希冀的追求,这是一份拴住乡愁的憧憬。
2023年12月,在勐腊县委宣传部、勐腊镇党委的指导下,开启“会龙文明银行”创建工作,探索“文明实践+文明银行+N”基层治理模式,按照人居环境美、家和睦邻美、乡村发展美、公益奉献美、自治守法美“五美”标准,通过“村规民约”对村民日常行为、德行信息进行量化考核,科学确定加分和扣分细则。通过流动红旗、文明榜单、积分兑换、文明褒奖等激励形式,引导居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邻里互助,团结和睦,勤俭持家,营造浓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氛围,使村规民约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村民年底可到“文明银行”积分超市兑换相应积分额度的日用品,同时“文明银行”积分超市也是村级购物中心,除了日常生活用品还销售有蜂蜜、肾茶、藤茶、笋干、腌制品等村民制作提供的农特产品,创造村集体收入10余万元。
会龙村依托“文明银行+”平台构建“党员+村干部+N”网格单元治理架构,设立4个“志愿服务红心网格”,常态长效化开展惠农政策法规宣传、村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一张网”。同时,聚焦群众身边堵点、难点问题,推行“院坝会”“凉亭议事会”“围炉夜话”等基层多元治理新路径。
会龙村党员群众“同点一盏灯、同坐一条凳、同围一张桌”,以“有事大家议”的方式,真正实现支部、党员、群众“心贴心”“零距离”,“文明银行”里有位57年党龄的九旬老人鲍玉福40年如一日无偿为会龙村修路、搭桥、打扫村内公共卫生,成为一面不倒的旗帜。厨娘庭院白会仙家“仙女”客栈悬挂着的文明银行示范户流动红旗是全家的荣耀,村妇女小组长杨解芬家的哈尼小院“杀猪饭”、笆箩咖啡、腌牛皮远近闻名……借助补蚌“国家级森林乡村”影响,带动养殖、种植、民宿、饮食各种产业,会龙村民小组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6272元提高至2023年的2.2万元。
会龙村依托“文明银行+”管理模式,定期以“文明银行+”为平台开展“绿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妻子、好姐妹”评比,营造了“庭院美、厨厕美、室内美、身心美、村庄美、乡风美”的“六美”画卷,举办“百家宴”“乡村美食争霸赛”等活动,将乡土民风融入节庆文化元素,美丽会龙更美丽。
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由衷感叹:“来到会龙,走进小院,乡亲热情淳朴,你会觉得自己就是哈尼人,犹如一个久别故乡的游子,被浓浓的乡情包裹,难以释怀……”
会龙村小组有6支志愿者队伍——洁美志愿者服务队、银发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维稳志愿者服务队、护村志愿者服务队、红白理事志愿者服务队。这6支队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疫情联防联控、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培育发展、村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创建了富有特色的“村民议事庭”,以广泛民主、灵活开放、轻松自由的形式,将村民聚集在一起,心贴心讨论难题,实打实打开心结,架起了一座党群干部群“连心桥”,不断提升村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形成治理有效的美丽画卷。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推出了“村寨管理大家一起议、村寨治理大家一起抓、村寨环境大家一起管、村寨文明大家一起创、村寨建设大家一起干、村寨和谐大家一起评”的基层党建“六个一”综合治理的“会龙模式”。
2023年初,村民们主动拆除围墙,门前栽种花卉果树,美化了环境。夜不闭户、邻里和谐成为了会龙乡风文明的风向标。近年来,40名党员民兵妇女轮流值日,每周打扫2次村内卫生,确保村寨干净整洁。
西双版纳州勐腊镇补蚌村会龙村小组以产业发展提升村民幸福生活指数,以弘扬民族文化推进乡村治理打造美丽乡村,以村寨和谐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步伐,走出了一条新时代新农村小康路、生态路、幸福路……
(刘启虹 石明琼)
2024年10月24日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