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春日的山东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绿意盎然。在众多的英烈纪念碑中,一座外国人雕像引人注目。
他鼻梁高挺,眼眸深邃,两臂交互放在胸前,右手拿着钢笔,左手握着采访本,目光注视着远方。
“这是著名记者汉斯·希伯的墓。在中国抗战困难时期,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记录抗战的真实场景,最后牺牲在抗日战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讲解员杜伊霏说。
汉斯·希伯1897年生于波兰,在德国上学期间加入德国共产党,并在中国危亡时刻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他用手中的笔,向全世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蛮行径;生命最后一刻,他同敌人英勇战斗,牺牲时手中紧紧握着枪。
1925年,作为记者的汉斯·希伯第一次来到中国,报道中国工人争取生存解放的斗争。
1928年,汉斯·希伯在《从广州到上海:1925-1927》一书中,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他在前言部分写道:“这本书献给中国革命和中国的英雄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美国的报刊上发表《中国正越战越强》等文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他和夫人卢·秋迪曾化装成医生和护士,把药片送给在敌占区的新四军。
抗战期间,汉斯·希伯去延安采访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并写了一本约8万字的书稿《中国团结抗战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为进一步了解八路军在敌后的活动情况,他提出去山东采访的要求。
1941年秋天,汉斯·希伯从苏北来到山东。他换上鲁南特有的鞋子,穿上八路军的灰棉布军装,白天采访,晚上写作,并参加夜袭战斗。战士们和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洋八路”。
1941年11月,日军集中5万多兵力,妄图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消灭在沂南县,汉斯·希伯和抗日军民一起参加这次反“扫荡”战斗。在罗荣桓的指挥下,八路军依靠熟悉的地形和准确的情报,一枪未放,从留田突围,顺利到达费县。
汉斯·希伯不顾奔波的劳累,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立即写出文章《无声的战斗》,赞扬突围的战士勇敢机警。
1941年11月30日,汉斯·希伯随部队与日寇遭遇于大青山,战斗异常惨烈。在警卫员牺牲的情况下,他拿起警卫员的枪,与敌人决战,不幸牺牲。
“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1944年,山东军区这样评价汉斯·希伯的一生。
1981年5月,汉斯·希伯的夫人卢·秋迪来临沂时说:“无数先烈在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献出了他们的生命。希伯同志作为共产党员尽了自己的义务。我们将永远铭记所有的先烈。”卢·秋迪1997年1月病逝于北京后,与汉斯·希伯合葬于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青山处处埋忠骨,捐躯曾有异域人。
几十年来,汉斯·希伯在中国的事迹,感动了无数来烈士陵园的祭奠者和参观者。英烈们为信仰献身的精神,在沂蒙这片红色热土代代相传。(记者 杨文)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