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扎西会议会址
讲述红军长征过镇雄
党史学习教育聚力乡村振兴
健康服务进社区
昭通地处川滇黔接合部,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境内属于乌蒙山区,河流纵横、万山磅礴。
从1928年昭通成立党组织,到红军长征时经过昭通,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陈云、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脚踏烽烟,转战乌蒙……在脱贫攻坚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昭通人民攻坚克难,185万贫困人口告别了绝对贫困。昭通这片革命老区,坚持发扬和传承红军的革命传统和精神,在各个历史阶段勇担重任、奋进前行。
望海楼成昭通早期革命据点
四月芳菲,昭通市昭阳区的望海公园里微风轻拂、绿树成荫,人们在此唱歌、跳舞、散步,怡然自得。望海楼静静地矗立在公园的中间,融入到如今人民的幸福生活里。
望海楼又叫恩波楼,是中共昭通支部活动旧址。曾经,昭通支部以望海楼为据点,经常组织党员在此开展革命活动。在望海楼前,昭通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翟昭明讲述了那段光辉的历史。
“1928年1月,昭通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昭通支部成立,有党员4名,是云南中共组织除昆明外的21个基层党组织之一。”翟昭明说。
1928年,中共党员费炳在中共云南省临委的指示下,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他经常和农民交谈,深入了解农民的疾苦,讲解造成农民贫苦的原因,号召贫苦农民团结起来,互助合作搞好生产。为进一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其他党员的共同帮助下,费炳把家乡周围7个村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民联合会”,当时参加农民联合会的有300余人。
云南省临委了解昭通革命形势的发展情况后,就派中共党员浦光宗到昭通指导工作。浦光宗于1929年2月25日早上,安排费炳带领几个准备发展为党员的农民积极分子,在南郊望海楼上传达省临委《加强农村工作的报告》,要求做好发动武装斗争的思想准备,并由费炳汇报昭通农民运动的情况。从此,望海楼就成为了当时昭通革命活动的秘密地点,领导了之后的农民斗争和学生运动。
翟昭明介绍,昭通市正进一步利用红色资源,充分挖掘和发挥望海楼的学习教育作用,让人民群众近距离接触这段革命斗争的历史。
扎西会议续写光辉篇章
两张八仙桌拼成的长桌,桌上摆放着马灯、电话机,在桌子四周有一圈条形坐凳。在扎西会议旧址,会议室里摆放的这些物件向后人讲述着那段光辉的岁月。
1935年2月5日,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的威信县白雪皑皑。经过土城战役的鏖战,长征中的中央红军果断放弃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计划,转兵在国民党兵力相对薄弱的威信集结,寻找新的战机。根据红军朱德总司令4日发出“军委纵队5日应进到水田寨宿营”的命令,一大早,军委纵队沿4日先头部队的行军路线,从四川古蔺县石厢子出发,进入云南威信县境内水田寨及附近的花房子、芭蕉湾、高坎、楼上一带宿营。
当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洛甫(张闻天)、周恩来、陈云、博古(秦邦宪)等在花房子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会议讨论常委分工,中央苏区的战略问题与组织领导问题以及中央红军目前的战略行动方针。花房子会议“常委分工”从组织上保障了肃清“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和红军中的危害,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实际在扎西会议上正式形成,张闻天在中央“负总的责任”和周恩来作为军事最高决策人,保证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实际上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随后,在大河滩庄子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邓小平等参加的政治局会议。2月9日,中央红军各军团相继完成到威信扎西集结的战略意图,中共中央进驻威信扎西镇。9日至10日凌晨,中共中央在扎西镇江西会馆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作出“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等一系列战略方针、指挥领导全国革命和指挥各路主力红军、在川滇黔边区创建新的苏区根据地等重要决议。
这三次会议史称扎西会议。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拓展和最后完成,作出了一系列事关党和红军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决策,是党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篇章。如今的扎西会议会址和纪念馆,已成为昭通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乌蒙回旋战巧夺胜利
红军长征中发生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战役战斗,乌蒙山回旋战是用智慧和谋略赢得胜利的巧战。
在镇雄县场坝镇巴溜村,群山中一栋茅草屋顶木板壁的房屋坐北朝南,绿荫环绕,这里曾是贺龙指挥部。当年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在这里指挥红二、六军团,开展了气势磅礴的乌蒙回旋战。
走进指挥部的院坝里,“贺龙指挥部”石碑所刻的历史跃入眼帘。指挥部一个个房间里,陈列着锈迹斑斑的马灯、石磨、草帽等,在柔和的光线里显得熠熠生辉。让人不免追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眼前仿佛重现昔日排兵布阵在乌蒙山周旋的场景。
“红二、六军团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以少胜多,在乌蒙山区展开周旋,彻底摆脱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镇雄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刘禹说。
1936年2月,一心要剿灭红军主力的蒋介石,调集国民党中央军、川军、滇军,企图围歼在贵州黔(西)大(定)毕(节)开辟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
面对国民党军5个纵队、约120个团的四面合围之势,只有1万多人的红二、六军团又陷险境。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人商量后,决定避敌锋芒,准备先到黔南的安顺地区(现安顺市)创建临时根据地,再伺机东进至湘黔边地区活动。2月27日,红二、六军团离开毕节,3月6日开始进入乌蒙山区的昭通彝良、镇雄两县。
乌蒙山区群峰壁立,悬崖陡峭,峡谷深陷,气势磅礴,逶迤千里,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之说。从1936年2月27日起,红二、六军团在乌蒙山辗转23天,面对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阀的前追后堵,红二、六军团尊重军事规律,丢弃部分辎重,增强部队机动性。要求部队隐蔽行军,人员噤声,电台静默,马蹄裹布。同时,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关心爱护战士,深入发动群众,镇压恶霸地主。通过以泽河设伏、广德关战斗、哲庄坝激战等,在军阀势力之间穿插,抓住机会歼灭敌人,三进三出奎香,赢得战略机动和时间,彻底跳出国民党10多万大军的包围圈。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长征和毛主席的诗句,为昭通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和精神遗产。这些和后来昭通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解放斗争、脱贫攻坚等一起构筑起昭通的精神坐标,激励着人们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拼搏出新作为。(记者 常旭辉 蔡侯友)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