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国共进、与时代同行——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来源:新华社 2021-06-30 11:05:24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回望历史,青春的光芒穿越时空,映照民族复兴的征途;站在新起点上,青春的浪花融入新时代的洪流,谱写新的篇章。

  根植爱党爱国青春心

  2021年“七一”前夕,一场信仰与青春交织的盛会——“青春向党”中国青年网络音乐节在天津大剧院和30余个互联网直播平台同步唱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走向复兴》……一首首红色经典歌曲陆续唱响,将爱党情、强国梦唱进了广大青年的心中。

  红色,是青春的底色。

  建党百年之际,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各地深入开展。共青团中央在各级团、队组织和青少年中大力推进“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网上主题团课、田间地头巡回宣讲、革命遗迹现场演绎……一个个生动“课堂”点燃学习热情,广大青年与党史对话,初心与党史共振。

  青年的个人发展始终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全团250多个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是红色教育课堂,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春风化雨,成风化人。

  从团中央到基层团组织,从学校、企业到城市、农村……“青年大学习”的热潮全面兴起,全国共有280多万个团支部和260多万个少先队中队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多样的主题宣讲团、交流会、团队课普遍开展,青年自发组建的学习社、读书班遍布各地。

  托举追梦圆梦青春志

  2021年5月,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在四川成都举办。“挑战杯”自1989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共青团的带动下,广大青年在不同舞台展现青春风采的同时,也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青春智慧、凝聚青春力量。

  国家梦、民族梦的实现离不开朝气蓬勃的青年,青春之花的绽放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托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广大青年的期许与厚望,不断转化为帮助青年追梦圆梦的切实举措。

  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为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提供指导;印发《关于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的通知》,对失业青年定向摸排登记,使有需要的失业青年都能得到相应就业政策和服务帮扶……

  一项项政策的推出,帮助青年学子树立了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也拓宽了广大青年就业创业的渠道。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成长为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

  引领向上向善青春路

  疫情暴发初期,带领团队“逆行”武汉的“雨衣妹妹”刘仙;继承父亲遗志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郭子涵;奋战在雪域高原的“开路先锋”中国中铁二院川藏铁路项目青年突击队……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共同颁授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表彰青年中的优秀典型和模范代表。

  多年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等,广泛选树优秀青年典型,用青年榜样的力量引导激励广大青少年奋发成才。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不变的是榜样的力量。

  “青年文明号”自上个世纪90年代设立开始,激励了青年规范行业标准,引领了行业新风。直到今天,仍然是鼓舞广大青年争先创优、再建新功的一面旗帜。

  引风气之先是青年人的特质。共青团1993年发起“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志愿精神在各行各业青年中开枝散叶。近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总量大幅攀升。他们奉献爱心,并将公益理念传播到海内外。

  脱贫攻坚战场,闪耀着青年的贡献;疫情危急时刻,尽显青年的担当;“中国创造”“中国奇迹”背后,都有青年奋斗的身影……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奋斗是青春最好的选择。唯奋斗者,追梦的脚步永远向前。(记者 黄玥)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