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原标题:我省沿边州市扎实推进边境地区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边疆
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 唱响新时代幸福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激励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他们决心守护好青山绿水,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加快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共同建设现代化的新边疆。
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的照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近年来,我省边境州市各族干部群众扎实推进边境地区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团结奋进、自立自强,建设美丽家园,唱响边疆人民新时代幸福之歌。
立足生态 发展绿色经济
普洱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引领,坚持以保护为底线,以绿水青山价值转化为目标,探索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加快现代化步伐的新路子,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
目前,普洱市正全力推进景迈山申遗工作,加大野生亚洲象、西黑冠长臂猿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建好边境绿色长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边境市。
普洱市绿色经济办主任冯俞竣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边疆各族群众的亲切关怀,‘建设好美丽家园’的重要指示,与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定位一脉相承。我们一定要牢记殷殷嘱托,坚定信心,发奋努力,开创建设美丽云南美丽普洱的新局面。”
初秋,西畴县兴街镇呈现出一片丰收景象。在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昔日的石漠荒山已是希望的田野,成熟的猕猴桃挂满枝头。近年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围绕“山、水、田、林、路、村、产业、扶贫、机制”做文章,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生态修复、水利设施、农田整治、道路建设、村庄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机制建设”八大重点工程,在壮乡苗岭大地书写绿色发展画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绿春县三猛乡灯马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在梯田里种植红米,发展稻鱼鸭综合种植养殖业,收入上了“双保险”。
村支部书记普约沙说:“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带领群众把自然生态保护好,把产业搞得更兴旺,把日子过得更红火。”他介绍,灯马村要在“梯田+旅游”的布局中谋发展,充分挖掘整合“哈尼长街古宴”“开秧节”“丰收节”等哈尼族传统文化资源,打响旅游品牌,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地处高黎贡山山腰,他们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发展绿色种植业,依靠“三棵树”(核桃、花椒、刺龙苞)、“三棵草”(草果、黄精、重楼),走上了富裕路。李中华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受益人,他所种的核桃、刺龙苞、草果、黄精每年能带来超过2万元的收入。村党总支书记唐才文介绍,发展“三树三草”绿色种植,盘活了三河村大山里的资源,让一大批像李中华这样的群众走上富裕路。
牢记嘱托 建设美丽家园
位于中缅边境的腾冲市明光镇麻栎社区大园子村民小组是一个傈僳族抵边村寨,全村仅有15户76人。过去,村民分散居住在半山上,以打猎和种植为生,居住环境差,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随着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推进,村里的杈杈房、茅草房被一幢幢漂亮的四合院取代。“党的恩情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我们傈僳族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村民小组长蔡友进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从2020年开始,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目标,保山市整合各方资金,选调精兵强将,建设一批边境小康示范村,进一步提高边境村寨的发展水平。2020年,保山沿边乡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14元。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把抵边村寨作为重点,在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让村寨环境美起来。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镇南科村地处中越边境,在党和政府帮扶下,经过两次集中迁居,南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党组织由弱变强,特色产业从无到有,崭新楼房取代了昔日的简陋草房,布朗族、苗族、彝族群众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娃娃都进学校读书,我们出行骑摩托车,买东西用手机支付。”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小组长罗云祥感慨万千。“我们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产业发展好,把边疆守护好,把美丽家园建设好。”罗云祥说。
(记者 杨旻昊 吴沛钊 普孟秋 黄鹏 李树芬 李建国 刘宣彤)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