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吃过晚饭,泸水市锦绣社区71岁的傈僳族老人卖花妞约上同伴,到文体活动场所教年轻人唱傈僳族“摆时”,排练社区“阔时节”文艺表演节目。排练完回到家,在明亮的灯光下,她拿起针线开始缝制傈僳族小包。
“在山上当了一辈子农民,想不到老了能搬到城里住上新房,还能靠手工技艺赚钱贴补家用。”卖花妞说,靠双手赚钱日子会更幸福。
卖花妞原来住在泸水市称杆乡阿赤依堵村的高山上,那里山势陡峭、交通不便,到乡上集市赶集得走7个多小时。她与儿子常年靠两亩包谷地维持生计,日子非常困苦。
2019年底,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卖花妞跟着儿子搬迁到锦绣社区,住上了漂亮的楼房,儿子在社区周边务工,有了稳定收入,还娶上了媳妇。“孙女生下来后,家里的开支一下子增多了。我身体还好,就想做点事情贴补家用。”卖花妞说。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锦绣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联合泸水市康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居家养老服务活动,举办“傈僳文化小课堂”,教老人识字、讲普通话、学一些实用技能。当了解到卖花妞和同伴三珂比老人有一手傈僳族传统服饰缝制技术、想做点事情贴补家用的情况后,康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立即与两位老人商量,成立了“奶奶傈僳手工技艺坊”,筹集1000元启动资金用于购买材料,并协助搭建手工艺品销售渠道。
一个月后,卖花妞和三珂比制作的傈僳族帽子和民族特色小包的网上销售额除去成本,收入有几百元,这让两位老人特别高兴。
“感谢社区党支部和社工,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三珂比说,她与丈夫年纪大了不能外出务工,主要靠国家补助过日子,现在社区帮她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她觉得未来的日子有了新盼头。
锦绣社区党总支书记才斌介绍,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数的30%,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社区的重点工作。
锦绣社区与泸水市康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密切合作,举办了各类学习班,让傈僳族老人学写自己的名字、电话、住址,学会操作各种家用电器,还组建了“爷爷奶奶小课堂”“心灵呵护队”,组织身体好的老人志愿到身体不好和身患残疾的老年人家里陪护。此外,还组建了傈僳文艺表演队,传承好傈僳族优秀文化,让老人们有事做、有活干、有乐子。
灯光下,卖花妞老人还在一针一线缝制小包包。卖花妞说,她和三珂比正在动员其他老年人和年轻人参加“奶奶傈僳手工技艺坊”,在传承好傈僳族传统服饰手艺的同时增加收入。(记者 李寿华)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