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淮70年:从“人水对抗”到“人水共生”

来源:新华社 2020-10-16 10:35:11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全长约1000公里的淮河,作为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历经风雨70年,正迎来新生。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据气象与水文数据监测,流域内天气复杂多变,洪涝、旱灾频繁,曾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

  1950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上游兴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利用湖泊洼地滞蓄洪水、整治河道承泄洪水,下游扩大入江入海能力下泄洪水,新中国治淮自此拉开序幕。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数据显示,治淮70年总投入9241亿元,直接经济效益47609亿元,投入产出比1∶5.2。

  “70年来,一大批防洪工程相继建成,现在淮河干流排洪更加通畅,支流防洪减灾标准提高,基本建成了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与保护的水安全保障工程体系,洪水调度、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肖幼说。

  据淮委介绍,从1954年、1991年淮河大水,到进入本世纪以来的淮河大水,洪水防御工作由千军万马上堤抗洪,逐渐转变为充分利用水利工程,主动、科学、有效调度洪水的从容应对局面。

  淮河流域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流域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8%,流域平均人口密度是全国的4.2倍。推动人水和谐相处,一直是摆在治淮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

  据淮委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共调整350平方公里行洪区为防洪保护区,安排30余万名行蓄洪区及滩区居民迁移至安全区。

  “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转型,从种植‘逆水作物’到种植‘适水作物’,努力实现从‘人水对抗’到‘人水共生’。”安徽省阜南县委书记崔黎说。

  “治水与治贫,在治淮中得到了充分的结合。”阜南县老观乡芡实种植大户钱会明说。

  适水种植的芡实,成了当地的脱贫“金钥匙”。蒙洼蓄洪区水体环境好,产出的芡实个大、壳薄、味美、药用价值高,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部分产品还出口日韩等国。

  老观乡发展的适应性农业中仅芡实一项,种植面积就达2万多亩,群众依靠土地流转每年收益约1380万元。

  蒙洼蓄洪区内居住的村民刘克义今年86岁,经历过从1950年到2020年的淮河大水。

  “尊重自然规律,主动给水出路,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刘克义说。在他看来,如今淮河两岸的发展理念正不断发生变化。(记者 李亚彪 姜刚 程士华)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