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土壤是地球母亲珍贵的“皮肤”,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门要从落实责任、源头预防、分类管理3方面入手,保障群众“吃得放心”。
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当前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总体稳定,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相对突出。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
按照土壤污染程度和相关标准,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十三五”期间,各地针对安全利用类耕地主要采取了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如改种不易吸收重金属的农作物,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针对严格管控类耕地,则采取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退出食用农产品的种植。
苏克敬介绍,“十四五”期间,要继续坚持风险管控的思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出发点,通过落实责任、源头预防、分类管理3方面,达到安全利用的目标。
一是压实地方责任。分解落实“十四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
二是强化源头预防。以土壤重金属问题突出区域为重点,深入开展耕地污染成因排查,识别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因地制宜采取源头治理、切断传输途径等措施。持续深入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集中解决一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突出污染问题,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
三是落实分类管理制度。生态环境部将配合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指导地方动态更新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针对优先保护类耕地加大保护力度,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针对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指导相关省份制定“十四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及年度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记者 高敬 武思宇)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