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草格子”到一套“好法子”:治沙又致富的双赢“密码”

来源:新华社 2022-06-20 16:14:34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仲夏时节,进入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路两边高矮不一的林草看不到尽头。在高飞的无人机镜头下,南北长约6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的“绿色长廊”向毛乌素沙地深处延展,仿佛一条横亘沙海的“生命线”。换个角度,映入眼帘的则是规划整齐的果园、菜地、苗圃、设施大棚等,那里是白芨滩正在致力打造的沙漠田园综合体。

  时间倒回20世纪50年代,那时的白芨滩被沙漠步步紧逼,是毛乌素沙地里沙丘最密集高大的区域之一,沙漠距离黄河最近处只有5公里。

  “只要刮一场大风,沙子就上了房,有时与低处的沙漠连成一片,村民能沿着沙坡走上自家房顶。”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兴东回忆说,当时沙尘暴、干热风等严重危及百姓的生产生活。

  为了生存、发展,人们决定挡住沙漠侵袭的脚步。1953年,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前身——白芨滩防沙林场正式成立。过去几十年里,三代治沙人在这里艰苦创业、遏沙植绿,完成沙漠治理63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在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筑起一道绿色屏障,挡住了沙漠南移西扩。

  治沙,需要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更需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白芨滩经过治沙造林的实践探索,从最初的扎草方格治沙,逐渐形成以草方格固沙技术为核心,多种先进适用技术相配合的“1+4”治沙造林“技术套餐”。

  “我们针对宁夏春季少雨不适合种树,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的实际情况,推广了雨季穴播造林、人工模拟飞播造林、营养袋育苗造林等多种方法,有效克服了风蚀沙埋、天旱少雨等不利因素影响。”王兴东说,由过去单一、被动的治理模式变成综合、主动的治理模式,治沙造林效率明显提升,实现了“治一片、绿一片、成一片”。

  进入2000年以后,白芨滩以每年2万亩左右的速度治沙播绿,如今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0.6%以上。沙芦苇、沙冬青、柠条等311种植物在这里扎根,山鸡、野兔、狐狸等129种动物在这里落户。曾经一片荒芜的“生命禁区”,逐渐显现勃勃生机。

  不仅如此,白芨滩治沙人还总结出一套既治沙又致富的“好法子”——在沙漠腹地和沙区边缘分别营造灌木林、乔灌混交林,形成两道生态屏障,在这两大防护体系保护下发展沙区特色林果、设施大棚和生态养殖,并整合资源、产业优势和治沙精神财富,发展生态旅游业。

  “过去大家想的都是怎么让树在沙漠里活下来,从没想过有一天能靠沙漠富起来。”在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泉管理站,职工哈淑梅过去20多年间亲眼见证了她不敢想的“奇迹”:种4棚沙漠蔬菜、6亩露地韭菜,经营5亩育苗基地,管护1000亩防护林,在养殖场托管3头奶牛领分红,每年收入超10万元。

  哈淑梅夫妻俩都是林场职工,这些年他们一边治沙造林,一边沙里“淘金”,用攒的钱在灵武市先后买了两套房。白天开车进沙区上班,晚上再进城回家,开启了“城乡结合”的工作生活模式。

  “沙区职工的‘钱袋子’渐渐鼓起来,生活也好起来,这是对他们过去几十年辛苦治沙的最好回报。”大泉管理站站长杨玉刚说,如今的白芨滩正在走上一条从防沙之害到用沙之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记者 任玮)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6月11日—12日,由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2023年“云岭师生说”理论宣讲比赛决赛,在云南农业大学校友会堂拉开序幕。

2023年06月14日 12:03

截至目前,全省公安交管部门已整治完成高风险路段、驾驶人、车辆、企业等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6.5万个,全省交通安全形势整体平稳,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

2023年06月14日 11:49

6月10日,西山区教体局、昆一中西山学校相关负责人一行来到泸水市,正式签订对口帮扶泸水市第一中学协议。

2023年06月14日 11:36

6月13日,2023昆明安宁温泉高原半程马拉松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会上宣布本届马拉松将于6月24日上午8:00在安宁市人民广场鸣枪起跑。

2023年06月14日 11:14

截至6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两个月,磨憨边检站已验放超39个国家和地区,2.5万人次出入境旅客。

2023年06月14日 10:55

近日,在昆明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由昆明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承建单位国科智融科技发展(云南)有限公司、建信云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知识产权基

2023年06月13日 18:20

6月9日,香格里拉检察院联合香格里拉市公安局、香格里拉市法院、香格里拉市司法局,邀请香格里拉市第一中学部分学生参与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讲堂,开展以“

2023年06月13日 17:46

6月13日,“红色文化体验馆媒体行”活动在昆明举行,云南各大主流媒体走进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136号的红色文化体验馆,在体验科技与红色文化创新碰撞的同时,

2023年06月13日 16:20

6月12日,盘龙区第二届“贤才聚盘”创新创业创造大赛的决赛在红星美凯龙昆明沣源路商场成功举办。

2023年06月13日 15:35

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1日落下帷幕。伊朗的地毯、印尼的咖啡、巴基斯坦的玉器……走进展馆,观众既可以观赏精彩表演,还可以现场购买特色

2023年06月13日 15:14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