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省区市党报联动 共话“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力量

来源:云南网 2023-03-10 10:00:31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党媒联动

从构想提出到落地实施,再到远景目标,“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着文化的力量,洋溢着文化的光彩。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10年来,各地紧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广泛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旅游、考古等多方面的展示、交流与合作,不断丰富文化交流合作的内涵与形式。全国两会期间,云南日报联合甘肃日报、西藏日报、青海日报、宁夏日报、内蒙古日报、陕西日报、浙江日报、重庆日报,共同采写“‘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力量”报道,呈现各地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贡献文化力量的亮点和成效。

 

2023年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暨边民大联欢活动 李文君 摄

 

云南 

以人文之美促民心相通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云南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努力把沿边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携手周边国家友人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添美。10年来,一个个与美好、希望、友谊相关的故事闪闪发光。

这份美好,写在滇缅边境传递温暖的文化机构里——

2022年7月,中缅胞波友谊24小时智能图书馆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开馆。此后,来自缅甸曼德勒的务工人员汉特梭成为这里的忠实读者。这座没有“围墙”的图书馆24小时开放,目前已服务超过5000名中缅读者。

2018年才到瑞丽时,汉特梭迫切想学会中文。“当时,瑞丽姐告国门书社为在瑞丽经商、务工的中缅民众免费开展了中文和缅语培训服务。得知这一消息,我立马去报了名。”汉特梭说。

因为学习中文,汉特梭结识了中国青年朋友,也获得了更多工作机会。从国门书社到如今的图书馆,他说,文化交流机构变得越来越多,不变的是一样的“暖”。

这份希望,写在滇柬之间微笑的名片上——

2010年,在中国文化部(现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和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共同支持下,由华侨城云南文投集团投资打造的大型文化旅游驻场演出《吴哥的微笑》开演。演出由中柬两国艺术家共同创编,成为了世界各国游客认识柬埔寨的一张文化名片。

“预计今年10月,《吴哥的微笑》将复演。”在柬埔寨跟进项目12年的卢晓强期待,给游客带去新玩法和新体验。

这份友谊,写在越南“绿色人才”逐梦云南的经历中——

2007年,越南学子黎氏琼春因优异的化学竞赛成绩,成为了越南煤炭矿产与工业集团、昆明理工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项目中的一员。如今,博士后出站的她已是昆明理工大学的一名教师,在新型非常规绿色冶金技术领域不断钻研。她也希望自己能为越南和云南培养新一代“绿色人才”。

一个个闪光的故事,是文化交流合作的缩影。

近年来,云南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以人文之美促民心相通。持续开展“七彩云南文化周边行”“文化中国·七彩云南”“跨国春晚”品牌推广活动,“澜湄视听周”升级为国家级国际交流活动。

同时,实施“澜湄书香工程”,在8个边境州市建设国门书社15家。云南出版集团出版的《汉缅大词典》《手绘澜湄》等100多种图书“走出去”,成为连接国家之间友谊的纽带。

云报全媒体记者 韩成圆 张莹琳 沈燕 李玲 侯婷婷

 

甘肃

铺展“如意甘肃”文化画卷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地处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巧借东风,借势发力,让陇原文化之花从深扎西北的“一枝独秀”走向广阔世界,在世界百花园“璀璨绽放”。回味醇厚的陇原味道、多姿多彩的“甘肃元素”、深厚多元的丝路印记和独具魅力的敦煌风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彰显着甘肃厚重历史文化的原动力、爆发力与持久力。

2016年,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甫一亮相,便引起世界瞩目;2019年起,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联合举办。自此,“诞生”于甘肃的“一会一节”,在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10年来,甘肃充分发挥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快马加鞭奔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宽阔大道上——

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在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数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举办各类以丝绸之路和敦煌文化为主题的文物外展30余次;

组派甘肃文艺院团2000多人次参加文旅部“欢乐春节”、部省合作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活动,赴“一带一路”沿线90多个国家,演出200多场,现场观众累计达80万人以上;

与9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年度部省合作计划,举办培训、非遗展示、文艺演出、文化讲座、文旅推介及交流采风等活动百余项,开设培训班22期,培训学员近4000人;

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开展项目合作和对外文化贸易。在“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甘肃旅游宣传推介招商活动;与柬埔寨联合制作《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

……

十年深耕,风景正好。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长卷中,“敦煌风”定愈加劲吹,“陇原韵”必更加凸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吴涵

 

浙江

让浙江故事走向世界

10年来,浙江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机遇,立足区域文化优势,着力打造“丝路之绸”“丝路之茶”“丝路之瓷”等交流品牌,积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传播浙江文化艺术发展的灿烂成果,切实推进民心相通,推进文明交流互鉴。

脚步越来越实——公元366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沿古丝绸之路(河西段)上,敦煌石窟掀起大幕,叮叮当当的雕凿声延续千余年。为了记录、传播好这些文化瑰宝,17年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团队及其合作者从世界各地采集敦煌藏经洞绘画和黑水城绘画高保真数字资源,让许多珍贵的资料第一次高清晰地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声音越传越广——紧抓“一带一路”机遇,浙江省在广播影视服务出口方面全面发力。2022年,浙产纪录片《90后的中非情缘》成功入选国家广电总局“丝绸之路视听工程”;《锦绣江南》等9部浙产优秀纪录片、动画片开展译配,在匈牙利、意大利、南非、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主流媒体集中展播……

沟通越来越密——中国丝绸博物馆以丝绸为纽带,架起了“一带一路”的文化桥梁。2020年起,每年一届的“丝绸之路周”,带动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及相关文博机构以不同形式策划实施展览、报告、演出等系列主题活动。

朋友圈越做越大——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部长论坛、“云上泽国——良渚文明线上主题展”……一场场会议,一个个项目,浙江借助文化内驱力,构建起“一带一路”交流合作机制。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下,浙江文化通过富有特色又形式多样的文化精品,传承“一带一路”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书写出更新更精彩的文化传播故事。

浙江日报记者 陆遥

 

宁夏

推动文旅融合“走出去

在欧洲4国9城市连续演出20场后,“欢乐春节”银川代表团圆满完成了访演任务。每到一处,富有宁夏特色的文艺节目都让当地的观众惊叹连连。银川代表团以文化为媒,让国外观众感知到了一个友好、活力、进步的美丽新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走出去”“请进来”。成功举办中阿旅行商大会,首次搭建起了国际、国内、区内同期开展旅游资源推介新平台。举办“探索宁夏之美”国际文化旅游节活动,通过社交媒体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开展“神奇宁夏”探奇之旅,宁夏旅游海外社交媒体平台账号发布活动帖文54条,曝光量超过2100万次,参与互动20万人次。深化与新加坡华运旅游公司合作,“环西部豪华国际专列”由一年一趟增加到旺季一周一趟,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通过专列来宁夏旅游。

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宁夏积极推动文旅融合“走出去”,联合斐济中国文化中心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斐济“中国旅游文化周暨美食节”。借助国家推广平台资源,组织文旅企业参加首尔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美丽中国”欧洲旅游推广活动、海峡两岸台北夏季旅展等展会,持续深化文化旅游交流合作。

“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应重视文化的力量,注重文化交流,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层次合作奠定基石。”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对外交流合作处副处长宣娜说。

宁夏日报记者 王刚

 

陕西

不断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核心区,陕西充分发掘千年古都、华夏之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大力开拓交流渠道,搭建发展平台,深化人文交流,用踏踏实实的行动,描绘着“一带一路”的“工笔画”。

2014年,我国首个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艺术盛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落户陕西。从首届到第六届,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一次次在古都西安相聚,共同唱响丝路长歌。2021年,第七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在西安拉开帷幕,迎来了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参会参展。

10年来,陕西省以“文化陕西”和“了解中国从陕西开始”为形象统领,精心打造陕西“国风秦韵”品牌,组织演出团队赴数十个国家开展文化旅游交流活动。依托陕西自贸试验区优势,陕西省引进国外一流文化旅游企业在陕落户或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和文化新业态,超150个品类的文化产品被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城市。

10年来,陕西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深化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教育资源合作《西安宣言》的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的成立、逾百对国际友城关系的建立,有力推进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

10年来,陕西省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不断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目前,泰国、韩国等国家已在陕西设立领事馆,28个国家在陕西设立签证中心。

陕西日报记者 柏桦

 

青海

多领域合作贡献文化力量

2019年3月,在首都博物馆一层B展厅,青海省13家文博单位精心挑选的442组件文物成为主角,将“‘一带一路’中的青海”故事娓娓道来……

这是由北京市政府、青海省政府主办,北京市文物局、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青海省文物局协办的《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文物展。展览以典型文物为载体,体现了青海在“一带一路”中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展望了青海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景与未来。

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青海省文旅厅编制印发了《青海省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2018—2025)》,从青海丝绸之路历史沿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现实基础等5个方面作了详细分析和规划设计。

2019年以来,青海省文旅厅先后与泰国、日本、埃及、约旦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了对口合作,成功举办了“青海文化旅游宣传周”和“大美青海”图片展等系列活动,在泰国曼谷设立了首个境外“青海文化旅游推广中心”。持续深入开展“部省合作”计划,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为扩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营销和交流合作,青海着力构建跨区域、跨平台、跨终端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实现基于信息化、大数据、精准化的全媒体营销和精准营销。

以生态和文化为主题,组织开展主要客源省市和国家(地区)文化旅游大型推介活动,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创新艺术传播渠道,加强优秀艺术作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推广。同时,加强绿色人文丝绸之路建设,加大城际交流互动力度,推动高层互访互动,巩固和扩大友城合作。

青海日报记者 王煜鹏

 

重庆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

去年底,中新(重庆)文化和旅游产业联盟成立仪式在重庆国际文旅之窗举行,为新加坡和重庆150多家文旅企业搭建起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这是重庆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具体举措。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近年来,重庆市充分运用文化力量,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生动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近年来,重庆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澜湄合作等多边合作机制。2021年,重庆成功举办首届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大会暨澜湄市长文化旅游论坛,发布了《澜湄旅游合作重庆倡议》,目前正在全力争取联盟总部落户重庆。

采取“借力”与“搭建”相结合的方式,重庆充分发挥境内外各类平台的聚集引领作用,构建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平台体系。借力“美丽中国”“欢乐春节”“文化旅游年”等国家品牌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重庆篇章。

近年来,重庆以挖掘巴渝特质文化、展现城市美好生活为重点,进一步打造一批国际化品牌。办好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世界大河歌会等国际性文旅节会活动;在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举办文旅推介会50余次,在匈牙利、意大利等多个国家举办“重庆文化旅游周”20余次。

重庆日报记者 韩毅

 

西藏

擦亮对外交流“金字招牌”

“我们手工制作的藏毯,还有羊毛加工品,每年向尼泊尔等国出口,销量一直在增长。”西藏帮锦镁朵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次旦指着车间里的藏毯对记者说。

作为西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藏毯因其设计图案精美、制作工艺考究,深受海内外顾客的青睐,产品远销德国、法国等地。

西藏帮锦镁朵藏毯对外贸易的成功实践,是西藏不断推进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一个缩影。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西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实现进出口额23.79亿元,同比增长20%。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西藏加快了实施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举措的步伐,不断擦亮文化产业对外交流的“金字招牌”——

2019年5月21日,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与尼泊尔天利出版文化公司在加德满都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在尼泊尔打造中国西藏特色文化产业新基地“中国西藏特色文化产业之窗·尼泊尔”;

从2019年10月开始,西藏培育“文创西藏”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参加中国艺术节文创产品博览会、海峡两岸文博会等重点展会,不断拓宽西藏特色文化产品对外输出渠道;

截至2022年底,西藏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尼泊尔加德满都、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共建立了8家“西藏特色文化产业之窗”;

……

精彩纷呈的文艺展演、品类繁多的民族工艺、日渐成熟的推介平台,为西藏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西藏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出台、实施更多创新举措,助力西藏特色文化走向世界。

西藏日报记者 张宇 赵江丰

 

内蒙古

万里茶道焕发新生机

以茶为媒,联通世界,活跃了两个多世纪的万里茶道,曾经在地球北部镌刻下一条深深的印记。如今,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万里茶道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继续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独特作用。

万里茶道兴起于17世纪,起点是福建省武夷山下梅村,一路绵延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全长1.3万多公里,国内段连通9省区。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重要演讲,称赞万里茶道是“世纪动脉”。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多国积极响应、中蒙俄三国申遗稳步推进,万里茶道正在以全新的、更高级的形式出现——中蒙俄经济走廊。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曹建恩表示,万里茶道是商贸、文化、政治、民俗等多学科共生的商道,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国际贸易作用和文化交流作用。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对推进沿线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沿线国家之间加强文化的保护、交流、开发具有普遍意义。

内蒙古是万里茶道上唯一毗邻俄蒙的地区。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内蒙古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深化旅游对外合作,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蒙古国乌兰巴托市等地区建立协作关系,旅游交流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共同开展了中俄蒙“万里茶道”国际自驾车等一系列活动,增进了地区间的友谊。

经过多年打造,万里茶道内蒙古段文化内涵和外延得到不断拓展,以万里茶道为媒介的特色主题文旅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万里茶道沿线9省区正在积极开发更多文旅产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沿着万里茶道描绘文旅交流新画卷。

内蒙古日报记者 冯雪玉

责任编辑:郭云旗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