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谢莫尼勒(左一)与哈尼族阿姨分享其拍摄的梯田照片。 记者 李吒 摄
红河哈尼梯田犹如一幅流动的生态人文画卷,它不仅是哈尼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农耕文明结晶,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实践,无疑成为向世界讲好中国乡土生活融入绿色发展方式故事的上好素材。
东南亚国家梯田稻作文化同样丰富多彩。菲律宾的科迪勒拉水稻梯田,是伊富高部落人民数个世纪辛勤劳动的结晶,承袭着古老的文化,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泰国的农民们创造性地发展了山地稻作,利用土地资源,种植稻谷,不仅提供食物来源,也成为独特的文旅景观。
相似的梯田,也都面临着相似的挑战——劳动力外流、农耕和民族文化传承断层、“靠田吃田”的经济收入微薄等。
带着诸多“为什么牛”的疑问,谢莫尼勒博士在走访中,对推动梯田区古村落实现保护与发展的“阿者科计划”兴趣渐浓。
元阳哈尼梯田 通讯员 张玉 摄
值得与世界分享的,是兼顾“种”出了世界级的文化旅游景观和“种”出美好生活的模式。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施,当地的生活场景兼具生产实践功能与景观观赏双重价值。基层工作者、游客、村民、研究者都能成为乡土故事的生动讲述者和传播者。
值得与世界分享的,是多语种、多形式的案例总结和经验。吸引国际学者和游客实地考察和学习,广泛传播哈尼梯田的故事和经验。
值得向世界分享的,是持续更新的理念与方案支持。不断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梯田及其他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家好,一起牛。(王欢)
2024年03月27日 09:14
2024年03月27日 09:09
2024年03月27日 09:03
2024年03月27日 07:36
2024年03月26日 22:44
2024年03月26日 22:42
2024年03月26日 20:41
2024年03月26日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