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齐心唱响民族团结进步歌

来源:云南日报 2020-04-01 10:40:05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3月22日,云南省援助湖北医疗队凯旋归来,队伍里,来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医疗队由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壮族、瑶族等6个民族的医护人员组成,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哈尼族护士长吕佩颖激动地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我们义不容辞,在祖国大家庭里,大家都是亲如一家的手足同胞。”

  冬去春来,蓝天白云下,繁花盛开。在红河州,到处都可以看到各族群众一起生活、一起劳动的和谐画面。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交汇成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画面,展现出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的历史巨变。

  2019年12月9日,国家民委作出决定,命名红河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决定指出,“红河州的生动实践,探索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边疆民族自治地方特色的创建之路,为云南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贡献,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红河州永恒的工作主题。”州委书记姚国华表示,州委、州政府牢固树立“在红河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凝聚起红河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磅礴力量。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一场春雨过后,蒙自万亩石榴园迎来了春耕最忙碌的时节,果园竖着的宣传展板上,一颗颗鲜红的石榴籽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亲亲热热、甜甜蜜蜜。“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句话形象、贴切地反映了红河各族儿女之间的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生动画面。

  红河州是全国唯一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在3.29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世居着汉、哈尼、彝、苗、傣、壮、瑶、回、拉祜、布依、布朗等11个民族,常住人口474.4万,少数民族人口占61.18%,有3个自治县、5个民族乡。

  早在1951年,红河州各族各界代表就庄严地签订了《团结爱国公约》,表明了维护边疆民族团结、永远跟党走的坚定决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红河州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安宁作为自治州永恒的工作主题,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有力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红河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年来,红河州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等工作,坚持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融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一起谋划、一起推进。

  行走在红河两岸,不难发现,无论是红河州全域的高质量发展,还是村村寨寨旧貌换新颜,都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实现的,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与行动。可以说,在红河州广袤的大地上,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红河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和谐共进是文明的基因也是文化的自觉,是历史的底蕴也是未来的道路。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红河州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张喆介绍,2016年以来,全州已创建国家级示范县1个、示范单位2个,省级示范单位110个。“民族团结就蕴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只要用心呵护和谱写,就能奏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交响乐章。”

  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一分钟,10.8吨高原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一分钟,创造工业产值32.54万元;一分钟,30余名越南边民从国家级口岸河口进入中国……《看新时代·红河一分钟》短视频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了红河大地的沧桑巨变,一经上线,就获得无数网友点赞。

  今天的红河,已经进入到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确保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之所盼。紧扣发展这一关键,红河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红河发展提出的“四个更大贡献”要求和“新型工业强州、乡村振兴富州、绿色生态靓州、沿边开放活州”发展思路,深入实施“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三大战略,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二位,经济总量居我省第三位,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夕阳西下,山寨炊烟腾起,厨房里新鲜的食材犒劳着劳作归来的拉祜人。这样的生活场景,在外人看来平常无奇,却凝聚着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扶贫工作队队员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心血与汗水。“始终把拉祜族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和他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面小康路上决不让拉祜族群众掉队。”从刀耕火种、居无定所的原始社会,到一步千年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拉祜山寨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如今,扶贫工作队员的铮铮誓言已变为拉祜寨脱贫奔小康的生动画卷,镌刻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红河州把全局工作聚焦脱贫攻坚、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县,近3年来,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财政涉农整合资金118.2亿元,强力推进南部地区综合扶贫开发、集中连片综合扶贫等工程,民族贫困地区整村推进、整族帮扶力度不断加大。金平拉祜族(苦聪人)、布朗族(莽人)、红河县垤玛三村、绿春县黄连山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跨越式”改变,条条公路通村寨,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家家户户住上漂亮的钢筋水泥房。

  到2019年末,元阳、红河、绿春、金平4个深度贫困县和屏边苗族自治县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有望实现五县脱贫摘帽;全年稳定实现427个贫困村退出,34个贫困乡镇脱贫摘帽,24.38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4%,全州整体性脱贫目标可期。

  幸福生活比蜜甜

  红河州一中、红河技师学院建成,南部6县实现高中免费教育;全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两保合一”;城乡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哈尼古歌》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驻场演出,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与意大利结缘;“平安红河”“法治红河”建设深入推进,和谐稳定大局更加巩固……近年来,红河州坚持在发展中增进人民福祉,持续推进以教育、医疗、文化、法治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各族人民像珍惜眼睛和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对民族团结这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昨天是个好日子,今天是个好日子,明天是个好日子,阿细人的幸福生活比蜜甜。”这是来自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源地——弥勒市可邑村毕摩刘家盛的一段迎客词。自从可邑村成立文艺队、开发旅游业,刘家盛见证了村寨的变化,“阿细文化让村民有事干、有钱赚、有盼头,通过保护和发掘,找到了阿细文化的新内涵,才有了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可能。”

  在红河,刘家盛们的民族团结之歌常唱长新,靠的是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靠的是各族群众的和衷共济、守望相助。

  “现在,村里的彝、汉两族同胞一起发展产业、一起庆祝佳节,就像一家人。”在石屏县异龙镇阿希者村的桃林里,村党总支书记许海清向记者讲述彝、汉两族村民共兴“桃乡”的故事。自古以来,阿希者村就有种植桃树的历史,彝、汉两族世代在此辛勤耕耘。历经时代变迁,阿希者村种桃兴衰更迭,但在两族村民的携手努力下,如今的阿希者村成功嫁接出“阿希者红桃”,重现“桃乡”昔日盛景。

  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天的红河,人心思稳,人心思安,人心思发展,各族儿女共同开发红河、建设红河,共享祖国繁荣发展成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记者 李树芬)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