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峡谷秘境,奔腾的怒江水蜿蜒流转,两岸青山巍峨耸立,诉说百转千回的峥嵘岁月,见证独龙族一步跨千年的人间奇迹。
这里是全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地,也曾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千百年来,峡谷幽深,雪山阻隔,独龙族人过江靠溜索,出山攀“天梯”,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到2008年,全乡还有34个村民小组、927户村民没用上电。
“以前仅靠老麻必当电站的2台35千瓦小发电机供电,电力不稳总跳闸,群众用‘煤石灯’照明,烧水做饭全靠柴火……”回想过去的用电故事,曾经任独龙江乡巴坡村委会主任的王世荣感慨万千。
用上电,成为当地干部群众深深的期盼,也成为南方电网公司挂在心头的大事。2008年,南方电网选派骨干工程队挺进独龙江,开启了这项被称为国内难度最大、风险最高、单位成本最高的“户户通电”工程。
独龙江乡地势陡峭、树木茂密,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物资难运,施工人员就肩扛手抬,花了1个月时间终于将50段电杆运上山顶;路窄难行,就借助吊桥和溜索运送物资过江,时间一长,工程人员个个成了溜索高手;天气多变、蛇虫横行,工程人员克服重重困难,翻山越岭立电杆、架电线,被当地群众称作“比山猴子还厉害的电网人”。
历经4年时间,“户户通电”这场硬仗告捷,独龙江乡所有行政村、自然村都通上了电,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点煤油灯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很多独龙族群众通电后才知道,原来电不仅能点亮灯泡,还可以烧水、做饭、取暖,群众生活水平大踏步前进。”王世荣说。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电站不能满足全乡用电需求,电压质量差、供电可靠性低一直困扰着当地群众。在南方电网几次升级改造下,独龙江电网形成了北有孔目电站、南有麻必当电站的单链式独立电网结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2011年,南方电网还在乡里设立了供电所,让身处大山的独龙族群众也能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供电服务。
长期闭塞让部分群众对外来人员有抵触心理,供电所员工便主动学习独龙语,拉近距离、做好服务。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翻雪山、穿丛林、过溜索、定期巡检线路已是家常便饭;电杆倒了、电线断了,他们迅速检修恢复供电,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为了清理堵塞电站拦污栅的树根、朽木,冒着生命危险跳进寒冷湍急的水中,为清理被沉砂填满的引水渠,钻进封闭的渠道,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他们战胜无数起自然灾害,抢修上千起故障,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困,只为全乡群众安心用上电、用好电。
“以前不敢同时开电器,现在电磁炉、电饭锅、碾米机一起用,电灯还是亮堂堂。供电所人员随时都在乡里,有什么问题都不怕。”独龙族群众鲁江利说。
2014年5月,独龙江乡建成全国首个20千伏乡镇独立电网,群众用电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然而,随着电力逐渐供不应求,“两个电站、微网运行、发供一体”的独特供电模式已不适应发展,加上建设成本高、运维难度大,电力供应汛枯矛盾突出,“联网”成为了保供电的必由之路和最佳选择。
2019年,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线路工程启动建设,涉及35千伏独龙江变电站和全长约15千米的穿越高黎贡山的绕行架空线路。今年11月,这项国家重点扶贫工程将建成投产,助力独龙江乡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加速迈进。
“工程建成后将极大解决独龙江乡可靠供电问题,独龙族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好。”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正山说。
一度度电,化作暖流,一盏盏灯,照亮来时路,助力独龙族团结奋斗,奔向幸福新生活。
通上“小康电”,铺好“小康路”,干起“小康业”,独龙族群众的好日子来了。
图为独龙江供电所工作人员到独龙族群众家中安装电灯,并讲解安全用电常识。 (记者 段晓瑞 通讯员 殷浩钦 马莎)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