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共建民族团结生态和美家园

来源:云南日报 2022-06-10 11:35:21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无量山茶园 南涧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荒山秃岭披上绿装,森林覆盖率从20%提高到67.19%;从集民族、山区和贫困于一体的国家扶贫攻坚县到如今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茶旅融合竞争力十强县……近年来,南涧彝族自治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融共促,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民族和睦、团结稳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奏出了民族团结进步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和美乐章。

  共创生态“高颜值”

  “南涧县是一个拥有35个民族的多民族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南涧县坚持生态立县、生态优先,以绿色产业的持续发展为重要载体和平台,推动各族群众融合发展,大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方位、纵深化发展。”中共南涧县委书记王绍基说。

  走进南涧,连绵起伏的无量山间,奔腾不息的澜沧江绿潮劲涌,生机盎然。

  58岁的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南涧管护局护林员罗开春,守护无量山8000多亩山林已有33个春秋。他所负责巡护的无量山栏杆箐辖区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已由最初的零星几只恢复到目前监测到的3群15只。

  像罗开春一样,南涧县各族群众日夜守护着祖国西南生态屏障。南涧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闯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优先、产业绿色发展、田园风光如画的发展之路。

  南涧深入推进“森林南涧”建设,森林覆盖率从1984年的20%跃升至2021年的67.19%,纳入国家生态功能区;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得到良好保护。环境空气优良率达到100%,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

  通过实施县城近山面山生态修复、田园风光保护、城郊美丽村庄三项建设,该县打造山水环绕、田城相拥、山城融合的生态空间布局,绘就“半山半水满城花,一座公园一座城”的美丽画卷。全县绿化率达75%。近年来,南涧县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力量。

千人跳菜

  各族群众日子甜

  无量山下的碧溪乡凤仙村委会桂花箐村是一个有9户人家的苗族村落,山间40多亩树头菜是村民们的“绿色银行”。村民李成顺家种植10多亩树头菜,能从农历正月一直卖到八月,去年仅售卖树头菜一项,全家就收入60000多元。“无量山的火腿生态又好吃,我打算再把火腿加工做起来,家庭年收入轻松就能超过10万元,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李成顺高兴地说。

  澜沧江畔的孔雀渡风光旖旎,良好的生态和丰富的野生鱼类资源,让这里成为休闲野钓爱好者们的天堂。

  “去年大概有40000人次前来野钓。公司建设有70个钓棚,运营有水上超市、餐厅、船只等,常年务工的20多个员工均来自周边的村庄,月平均工资4000元。季节性用工最多时超过200人。孔雀渡野钓及水上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带动公司发展的同时,也让乡亲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增收致富。”南涧孔雀渡休闲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春华说。

  青山绿水间,各族群众日子甜。南涧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引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拓宽各族群众绿色富民道路,实现了“绿”“富”双赢局面。

  按照“文旅引领、三产融合、绿色发展”的思路,南涧县大力推进绿色农业、生态文旅等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培育以“一杯茶、一片烟、一个核桃、一只鸡、一头牛、一棵药”为主的“6+X”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2021年,全县实现农业综合产值40.33亿元,获评“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3个。全县持续推进文农旅融合发展,建设无量山樱花谷、无量山药谷、无量山藏茶谷“三谷”旅游区、大滇西旅游环线澜沧江沿岸景区,文农旅融合发展成效明显,5年来累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129.7亿元。(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杨春慧 袁玉梅 罗爱华)

责任编辑:刘兵兵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