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他们来到咸宁之后,被紧急调往赤壁市,参与组建ICU,迎来第一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他们紧急进入ICU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每一次做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繁重体力活;他们经受了职业暴露风险的严峻考验……
3月16日,随着咸宁最后3名在院治疗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核酸检测成为阴性之后,3名患者的治疗主攻方向,已转向重症和其他基础病症、并发症的治疗。这意味着,如无意外,云南医疗队最初到达咸宁时,临危受命组建的7人(不同医院三名医生四名护士)组成的“突击重症组”使命基本完成。
从2月2日开始,这个“突击重症组”因在医疗队组建之初就被紧急调往赤壁救治赤壁重症患者,他们自嘲为“赤壁重症7剑客”。
临危受命“利剑出鞘”
1月27日,云南医疗队第一批队员到达咸宁。2月2日,随着疫情变化,咸宁赤壁开始出现重症患者。这对于没有重症ICU的赤壁市人民医院来说,是一大挑战。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陈晓雷、主管护师杨明琼、护师高国师3人接到通知,紧急从咸宁中心医院赶往赤壁增援。
拿起简易行李,3名队员赶到赤壁。云南医疗队领队王见昆和省二院副领队邓毅书亲自参与,与赤壁院方接洽组建重症监护室事宜。
2月3日,将正在装修改造的外科11区作为赤壁市人民医院的临时重症监护室,随后,组织人员搬迁物资,杨明琼和赤壁市人民医院一起规划科室“三区两通道”。2月4日,医务人员继续整理搬迁过来的仪器、药品、物品,清洁人员打扫消毒病区所有环境。当天12时,就接到将有4个危重患者要转来的通知。与时间赛跑,2个小时必须完成人员培训、物资整理、组织协调4个患者的所需物资准备,抢救仪器、药品、物品准备。当天晚上,4位重症病人紧急收治完毕,赤壁第一批重症患者的治疗正式开始。
2月7日,随着赤壁重症危重症患者工作量的增加,云南医疗队再次增派队员赶往赤壁。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主治医生郑朝平、杨鸿霜,主管护师赵苹、护师吕国润前往赤壁与之前的3位队员会合,“赤壁重症7剑客”正式组成。
挥剑斩病魔,他们在行动
面对新冠肺炎重症救治,挥剑斩病魔,“赤壁重症7剑客”在行动。从2月4日他们陆续开始救治重症患者到2月21日,17天的时间里,7位“剑客”共参与救治了17位危重症患者。
杨鸿霜说,2月7日,到达赤壁当天夜间即完成院内会诊3人。2月8日开始进入ICU病房参与查房及抢救病人。一个ICU医生在隔离区,从每次查房到得到病人的信任、依赖、求助,听病人倾述,教病人做床上运动,做膨肺锻炼,给病人讲讲小故事,安抚没有家属陪伴状态下的病中情绪,病人咳咳喘喘的时候拍拍背,给一个鼓励的拥抱……这些都是ICU医生的工作日常。
陈晓雷说,在赤壁记忆最深刻的是,2月8日11区收治一名疑似病例,患者呼吸困难改善不理想,有插管机械通气指征,因重症11区没有创呼吸机应用及护理经验,到下午患者心跳、呼吸骤停,陈晓雷和护师高国师立即给患者实行胸外心脏按压,麻醉科医师给予开放气道。经过陈晓雷和高国师轮流按压5分钟后患者心跳恢复,接呼吸机继续抢救,经抢救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他说,敢于担当救治风险是他作为一个重症医生的原则。
郑朝平说,印象最深刻的事是,曾经有过一次“职业暴露的危险”。郑朝平刚刚到咸宁时候,在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当时那位病人住院10多天,很烦躁。他安抚病人后,因防护口罩质量不好,口罩突然滑脱,后来郑朝平经过感控职业暴露处理和隔离,虽然没有危险,但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杨明琼说,2月9日,从重症隔离区出来回到酒店时,第一次哭了。看着一个21岁的小护士恐惧和疲惫的眼神,想着她们和自己女儿一样,“作为母亲,心疼得让我失声痛哭了”。
高国师说,重症护士要有强有力的体力支撑,特殊时期,戴上N95,呼吸阻力增加,防护服层层穿戴带来笨重感,几乎是在缺氧的环境下完成工作。他说:“我们男护士应该扛起男人该扛起的担子,不想让自己医学生涯留下遗憾。”
赵苹、吕国润,是身材比较娇小的两名重症护士,她们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任务。虽然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大,但是没有压弯两位ICU护士的腰,任何问题她们都迎难而上。在隔离区上一个班下来,衣服、头发全湿了,就算出了隔离区也会到清洁区继续帮着配置液体,发放物品,虽然辛苦却从不听她们喊累。
据云南对口支援湖北省咸宁医疗队的统计,医疗队498人,有医生150人(51名重症医生)、护理人员311名。但不管什么科的医生护士,90%以上的都进过重症室。“赤壁重症7剑客”只是医疗队重症救治身影中一个小小的缩影。(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荣 杨峥 发自湖北咸宁)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
2024年02月28日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