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计永波在驻村扶贫点的宿舍洗衣服(4月7日摄)。新华网发(董宇飞 摄)
“别人不愿意待的地方,我待!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我干!别人啃不了的骨头,我来啃!”说出这句话的人叫计永波,2017年,他从部队转业后,毅然选择了到云南贫困地区做一名驻村扶贫干部。
4年时间,34岁的计永波将扶贫脚步从普克营村走到了戛拉村,在这个过程中,这位青年人收获了许多头衔。从在普克营村的“迷彩书记”“锄头书记”到戛拉村的“小糖书记”,这些头衔都是村民们对计永波扶贫工作的肯定。
迷彩党徽亮身份
普克营村和戛拉村是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黄泥河镇下辖的两个行政村,计永波2017年从部队转业先后到这两个村担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小病扛大病顶实在不行就把神婆请……”这些都是普克营村当年贫穷落后的真实写照,也是这个村庄留给计永波的第一印象。
2017年12月,计永波初到普克营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时,那个村还有个别名叫“光棍村”。以前由于贫穷,加上经常有人喝酒闹事,没有姑娘愿意嫁进村子,人口已经出现了负增长。
计永波上任后,发现部分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针对此,计永波对党员开展了一系列党性主题教育活动。村里的党员逐渐意识到扛在肩头的责任,也点燃了驻村干部创业的决心,在村子里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头作用,激发起群众内生动力。
火塘夜话,计永波在篝火旁和帮扶对象谈心(4月7日摄)。新华网发(董宇飞 摄)
部队出身的计永波爱穿迷彩服,扶贫工作中走到哪里都佩戴着党徽。他带头扛上锄头走到乡间地头,每天坚守在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的扶贫一线,村民们都称呼他为“迷彩书记”“锄头书记”。
这位“迷彩书记”创新性建立起了“农户吹哨、干部报到”的工作机制,做到“闻哨必动,有求必应,凡事必达,应办必办”,让农户的问题在家中就得到解决。
此外,他还成立了“驻村青年创客工作室”,采取“驻村青年创客工作室+互联网+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开设“微益青年”微信公众号,宣传惠民富民政策和法律法规。
“青年党员是什么样,村民眼中的共产党就是什么样。”计永波说。在他的带动下,普克营村党支部发挥起了作用,党员尽到应尽的责任,影响了一大片群众,带动了整个村庄的发展。
当“干柴”遇上“烈火”
“贫困户就是干柴,驻村干部就是一把火,把干柴点燃就行了!”计永波如此比喻贫困户与驻村扶贫干部的关系。
在计永波看来,给村民们搭好致富的平台是最为关键的一环。通过指导种植烤烟、将富余劳动力输送到煤矿务工等方式,普克营村村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用自己的双手斩去‘穷根’,靠自己的奋斗实现脱贫。”计永波说。
计永波到帮扶对象家里了解情况,解决问题(4月8日摄)。新华网发(董宇飞 摄)
据统计,普克营村人均纯收入由之前2750元增长到现在的4000元至5000元,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37.4%降到了0.3%。如今,普克营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村风民风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今年3月,计永波结束了在普克营村的扶贫工作,正式到了戛拉村继续开展扶贫工作。
到了戛拉村后,计永波在网上买了个部队用的子弹袋,塞满了各种东西。理发工具、起子、螺丝刀、纸和笔、香烟和糖果……针对腿脚不方便的老人,他上门给他们理发、维修小家电。走访群众过程中,他经常给妇女和小孩发糖果。
就是这样,计永波迅速拉近了和当地群众的关系,被村民们称为“小糖书记”,他也将以“小糖书记”的身份在这个村子继续开展扶贫工作。
“我的青春是多彩的”
“一个当兵的,来做扶贫工作,能做好吗?”计永波回忆初到普克营村开展扶贫工作时听到的质疑声,当时他心里也是没底的。但在这4年时间里,靠着每一天的付出,计永波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
计永波了解蜜蜂养殖产业扶贫情况(4月8日摄)。新华网发(董宇飞 摄)
每天奔波在脱贫攻坚战场,对计永波来说,也是不负韶华、追逐梦想的旅程。“我的梦想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尽一份力。”他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计永波于今年5月22日向富源县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递交了云南省科技特派员的申报材料,他说等结束驻村扶贫工作后,还想继续留在农村从科技兴农的方向出发,继续发光发热。
“在部队我的青春是迷彩的颜色,驻村扶贫时我的青春是泥巴的颜色。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去的青年,我想把多彩的青春一直融进村庄建设中。”计永波说。(康静)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
2024年02月28日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