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12月6日,经推荐遴选,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确定32名“最美公务员”,全国32名“最美公务员”名单公布,云南省楚雄市人民法院法官段莉萍位列其中。
段莉萍,女,汉族,1970年12月生,199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云南省楚雄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
全国32名“最美公务员”名单公布,云南省楚雄市人民法院法官段莉萍位列其中。供图
自踏上工作岗位以来,在27年与法律相伴的日子里,段莉萍一路从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走到副庭长、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被授予过“全国法院先进个人”、“2018年度云南十大法治新闻人物”、“全省法院办案能手”、“彝州最美法官”等荣誉,但是“最美公务员”的称号让她在开心激动之余,更感受到了责任的重量和公平与正义的力量。
苦练本领追一个法治的梦
1993年,一个走出大山的女孩又回到了大山。段莉萍从云南政法专科学校法律系毕业后,回到楚雄市中山镇的洒鸡口法庭工作。沿着122公里蜿蜒崎岖的山路,便来到了这个位于哀牢山深处的山区法庭,法庭虽小,却管辖着9个山区乡镇。
“那时候我们下乡都是走路,虽然她是一位女同志,但是从来没有一点怨言,对工作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楚雄市人民法院干警田林富,时任洒鸡口法庭庭长,回忆起段莉萍在法庭工作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刚毕业就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在别人眼里是吃苦,在段莉萍眼里更多的是历练与责任,在为山区人民普法、说法的过程中,在用法律武器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时,法制工作者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云南省楚雄市人民法院法官段莉萍。 供图
2017年6月,楚雄市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作为云南全省131家基层法院仅有的两家示范法院之一,楚雄市人民法院早在2016年就先行先试开始组建速裁团队,速裁团队的6名法官来自不同庭室,段莉萍担任速裁团队的负责人。
“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善于用行动做出最好的表率。”这是同事们对段莉萍的评价。段莉萍带头示范,带领全庭法官推行“简案快办、调判结合、即调即执、案结事了”的案件繁简分流改革。
2019年底,楚雄市某房地产项目21户业主向法院起诉,请求支付逾期交房违约金170余万元。由于该批案件属于涉众、涉民生案件,尚有300多户业主处于观望状态,业主众多且维权心切。段莉萍采用“示范性诉讼”方法,选取其中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进行精心审理并判决,判决书认定事实清楚、说理充分,得到了业主和房地产公司的一致认可。后来,这批案件被分配到其他法官手上后,其他法官依据段莉萍的判决组织其余业主进行沟通,大多数案件得以调解结案,有效化解了维权纠纷,业主的权益也得到了维护。
在她的带领下,速裁庭全实现了16%的法官快速审结50%以上相对简单的民商事案件,约50%民商事案件审理周期明显缩短、审判效率显著提高。近三年来,段莉萍个人办理案件1026件,涉案标的1.1亿元,办案342件,无一错案、无一上访、无一缠诉。
微笑服务解一方民忧民愁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不管是在立案庭,还是在民事庭,段莉萍总在和家长里短打交道,从最初的宅基地纠纷到离婚案件,再到如今的民间借贷纠纷和房地产纠纷,她只遵循一条自己对待当事人的法则——微笑和沟通。
2013年11月,段莉萍被任命为楚雄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立案庭是人民法院的对外窗口,“法官,我这个材料哪里不对?”“法官,我的案子算什么类型?”“法官,我接下来该怎么办?”段莉萍和同事只要出现在窗口,就别想休息,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一年下来,2个人足足接收了2000余件的案子,单是明确事实、整理卷宗就已经是巨大的工作量,这还不包括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指导当事人改写材料的工作。每年出现在立案庭的当事人足已上万,立案庭法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成为踏进法院当事人的第一印象。
段莉萍(右二)与同事在研讨案件。供图
“没有谁是高高兴兴来到法院的,来这儿都是因为有了纠纷。”段莉萍笑言,在工作时,多一分耐心和换位思考,能让当事人更好地配合法官的工作,也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她总结出一套“三一三心”法则来当好法院的“门面”窗口,“三个一”即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一腔热情;“三个心”即热心、耐心、细心。
不仅对当事人,对待初出茅庐的代理人,段莉萍也同样多一分关照。“那时候的我还是一个实习律师,去法院立案的时候总害怕出现错误,被工作人员退回案件材料、重新制作,所以去立案的时候,心里总不免有点战战兢兢。”每每出现问题时,段莉萍总会提醒律师错误的出处,指导他们如何改正,让年轻的代理人们尽快熟悉工作,不再对立案心存畏惧。“千万不要认为她态度好就没有原则,她恰恰是原则性超强的法官。只要是不符合规定的事情,休想从她的窗口混过去;想要突破原则商量点变通做法也会在她面前失败,想要这些又让我有点儿怕她。”现在已经成为一名成熟律师的李凌云再次谈起段莉萍时,又爱又怕,更多的还有一份崇敬。
如今,段莉萍身上的制服从1990款的肩章配大盖帽换到了2017款的红领带黑西装,不变的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微笑。“穿上这身衣服,我就不仅仅代表我自己了,我也代表着法官、法院、甚至国家司法的形象。”和微笑一样不曾有变化的还有她胸前那颗鲜红如初的天平徽章。
守正不阿站在天平的中间
段莉萍常说:“法院的判决要让人信服,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真心和耐心、时间和精力!”或许是因为在法院大多数岗位上都锻炼过的原因,担任审判员时,她总是对自己格外苛刻,案件中出现任何差错都是不可原谅的,认定事实不能有误,适用法律不能偏颇,判决书不能有纰漏,标点符号的使用也要规范,落款加盖的印章也要端正清晰。她在下达判决书前,还会认真思考执行难度,让自己的判决文书能够最清晰、最有效地帮助完成执行工作。“一件案子,对我们是日常工作,但对当事人,这一生可能就进法院这一次。维护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社会对法律的信任就增加一分;伤害一个当事人,就会多一群怀疑法律的人。”
在办理一起拖欠运费纠纷案件中,原告驾驶农用运输拖拉机多次为被告经营的建材店送货,但被告却以各种理由拖延,最后甚至关闭店铺回了福建老家,并拒接原告电话,原告无奈只能诉至法院。开庭时,被告拒不到庭,而原告因为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证据意识,提交的证据仅有一张收货人出具的收货凭证。案情虽然简单,案件标的也仅有2000元,但段莉萍深知这2000元对于原告的意义,原告18次运送货物的辛劳汗水都凝结在了这笔运费中。因为正值疫情期间,被告又在外省,段莉萍通过微信、电话,一次又一次与被告沟通,变成了一名实实在在的“手机法官”。
从一开始的矢口否认、到借口拖延、再到承认欠原告运费、最后承诺半个月之后付款。一个小案件,段莉萍与被告的聊天记录甚至长过了和女儿的对话,连被告都疑惑地问“原告是你的亲戚朋友吗?怎么你对他的事那么用心?”段莉萍坦言:“我和他并不认识,但对每一个案件我都会认真办理!”也许被告从未料想到会遇到一个这样执著的法官,微信不回可以发到回为止,电话不接可以打到接为止,在一次次的教导下,被告终于认识到了自己不诚信的错误行为,及时归还了原告的2000元运费,两人通过微信隔空握手言和,案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结案并非审理一个案件的最终目的,真正地做到案结事了才算是解开了存在于当事人之间的心结。”段莉萍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践行的。做一名合格的法官,要“绝知此事要躬行”,更要“不畏浮云遮望眼”,要提高业务能力,用心办案,用法说话,让经手的每一起案件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才能让老百姓从内心相信法治、信仰法治。
追逐梦想的路程从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心中有光的人一定能乘风破浪。对段莉萍来说,司法工作是事业,更是使命。在维护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她将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磨砥刻砺、一往无前。 (记者 吕瑾 殷洁)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