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到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社会每一项事业的发展、跨越,无不凝结着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
2020年,云南省共有57名优秀劳动者被评为全国劳模、全国先进工作者,进京受奖;现在,298人被评为云南省第二十三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即将接受省政府表彰。他们是全省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新时代最美丽的奋斗者,是全省千千万万劳动者的杰出代表,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优良品质;他们有的在生产一线书写人生传奇,有的通过锐意创新体现劳动价值,有的在风险考验中彰显坚强意志……他们的岗位或许并不显眼,但他们的精神弥足珍贵;他们的工作或许并不惊天动地,但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疫情防控一线书写担当
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从冲锋在前的广大党员干部,到逆行出征的医务工作者,从坚守一线的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到一同战斗的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大家风雨同舟、众志成城,为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中间,产生了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用行动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
“我是呼吸内科医生,我去!”当医院通知组建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时,全国先进工作者、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邓毅书毫不犹豫地说出这句话。2003年,非典疫情来袭时,邓毅书就主动站在“防非”第一线,17年后58岁的她重披战袍走向战场。在咸宁的56天,她经常忙到半夜才能休息,但看到一个个病人被治愈,医疗队的队员安全无虞,邓毅书觉得一切都值得。她说:“其实我们就是换了地方工作,劳动最光荣,对医生来说就是服务好病人最光荣!”
从2020年1月27日开始,云南省先后有10批医疗队员共计1158人到达湖北。他们与当地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救治任务,也积累了许多救治经验。省先进工作者、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沈雯作为云南援鄂医疗队嘉鱼分队的队长,带领队员和当地医护人员同舟共济,放弃轮休,奋战在重灾区嘉鱼县40余天,和战友们共同研究制定了抗疫防控诊治流程方案“嘉鱼方法”并在咸宁地区得以推广,最大程度管控了重病人的救治并确保了治愈率的提高。
在云南本土,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白衣战士同样每时每刻在与病魔竞速。全国先进工作者、云南省传染病医院院长董兴齐从事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工作36年,为提高云南省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疫情发生以后,他率领全院436名干部职工第一时间取消休假、到岗待命,从1月17日到目前,累计收治本土、境外输入新冠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106例,全部治愈出院。他记得在疫情最吃紧的阶段,医院最多一天收治了23名患者,也记得一名70多岁的病人住院期间为救治他的医护人员写下106首诗,更记得国内、省内知名专家联合会诊,用76天时间成功抢救一名危重患者的经历。董兴齐说:“医者仁心,只要看到患者好转,大家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如果说医生是站在与病毒斗争的第一线,公安干警则站在了维护社会秩序平安稳定的第一线。全国先进工作者、昆明市公安局特种警察支队五大队大队长邹路遥在转岗到巡逻防控岗位之前,已经是参与过公安部“10·5湄公河惨案”专案行动,集跨境扫毒、大漠反恐、狙杀歹徒、击毙枪匪等战功为一身的雷霆干警。去年,在接到指令取消春节休息后,邹路遥第一时间回到岗位并主动请战,向支队党委提出参加抗击疫情党员先锋突击队的申请。在昆明市疫情阻击战和城市保卫战中,他始终和大队民警、辅警坚守在抗疫一线,无论是街面武装巡逻、卡口治安防控,或是配合社区和卫健部门入户排查,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抗疫期间,五大队接处警情共1010余起,妥善处置涉疫警情30余起,为60余名重点人员提供帮助,核查人员94200余人,车辆50600余辆,确保了辖区警察常在、警车常见、警灯常亮。
疫情防控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合力,各个战线都有冲锋在前的精英。省先进工作者、昆明海关卫生检疫处处长王泽和同事们一直坚守一线,协调解决境外物资通关问题,快速解决口岸现场急难问题,做好“防输出”和“防输入”工作;省劳模、《春城晚报》都市新闻部主任李荣跟随支援湖北省医疗队一起到咸宁,每天只睡四个小时,31天跑完了咸宁5个县市和1个区的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医院,采访人数多达260人……每个劳动者都在坚守岗位,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贡献力量。
脱贫攻坚战场挥洒汗水
2020年11月14日,我省宣布88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群众从此告别绝对贫困。世人瞩目成绩的背后,是千千万万扶贫干部、基层干部、科研工作者、企业家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干出来的。
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60岁时主动请缨到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脱贫攻坚,用科技扶贫的丰硕成果谱写了一曲时代赞歌。他带着团队驻扎在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利用专业特长,科学制定了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措施,按下澜沧扶贫“快进键”;他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在当地建立“科技小院”,全力以赴带领当地少数民族农民群众依靠农业科技脱贫致富;他首创的院士培训班,让一大批农民学到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中药材栽培等技能,成为致富带头人。
扶贫干部是脱贫攻坚战场上最可爱的人。他们放弃了城市优渥的生活,选择把汗水挥洒在云南的山山水水间,他们牺牲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选择和贫困群众站在一起奋斗。
省先进工作者、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委宣传部干部王福成在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猛硐村驻村扶贫7年。因为经常进村入户开展走访调查,对所负责辖区内的每户人家情况都十分熟悉,同事和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户户通”。2018年猛硐9·02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在自家的私家车被洪水冲走的情况下,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老百姓,做到的是冲出去救灾。灾后又迅速投入重建工作,直到一周后才抽出时间去找自己的车。
致富带头人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作为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乡的一个普通农民,全国劳模毕家富一直有着一股不服输敢干事的劲头。1996年,他率先摸索发展种植澳洲坚果,自己从零学起,逐渐掌握种植技术传授给群众,辐射带动了全乡澳洲坚果产业发展,过去的荒山变成了绿洲,群众的钱袋子也一天天鼓起来,全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目前,大雪山乡澳洲坚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作为带头人,毕家富70多岁的年纪依然奔走在田间地头。他总对村民说:“只要不偷懒,敢想敢干,肯定不会受穷!”
省劳模、文山州西畴县西洒镇岩头村村民小组长李华明是西畴精神的代表人物。他的家乡因地处大山深处的悬崖峭壁之上而得名。为了打通进村的道路,李华明和村民们用了12年时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2014年1月,岩头村终于修通了最后一公里的进村路,圆了祖祖辈辈的通路梦。如今,村里家家盖起了新房、户户用上了自来水,贫困户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合力,民营企业家也在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省劳模李青艳先后牵头成立了“兰坪县三江人力资源市场”和“兰坪县三江职业培训学校”,建立了餐饮服务、酒店服务、种植养殖业、挖机等实训基地,广泛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让偏远贫困地区的劳动力习得一技之长,开启新的生活。
省劳模、长水教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张韶维一直致力于教育扶贫。紧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他带领集团积极推进教育对口帮扶,以教育帮扶、烛光送教、“藏族高中班”为载体,定向对民族地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能力,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扶持少数民族学生,阻隔贫困代际传递。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也需要讲好脱贫故事鼓舞干部群众士气。全国劳模、怒江报社记者部副主任王靖生近年来累计徒步或乘车翻越高黎贡山近100次,记录了独龙江乡独龙族的发展变化,还在独龙江乡大雪封山期间,进行体验式采访。他撰写了近60万字有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脱贫攻坚的文字材料,多篇稿件被中央和省级领导批示,为打赢怒江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重点工程建设冲锋在前
在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从滇中引水工程、易地扶贫搬迁、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工程快速推进,到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大国重器的打造,再到龙江特大桥、大柱山隧道等世界级难题的工程取得突破,每一个如火如荼的工程建设现场,都有建设者辛勤奉献的身影。
全国劳模,中铁八局集团昆明铁路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铁八局滇中引水工程楚雄段施工I标项目经理部经理李永山奋战在工程建设一线27年,先后参建了多个重点工程,练就了会施工、善经营、强管理的过硬本领。作为项目领头羊,他深知“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一次,暗挖隧道的掌子面突发涌水突泥,李永山迅速制定了处理方案,但工人不了解情况,没人愿意到工作面上去作业。危急时刻,李永山抄起工具,第一个爬上了掌子面开始干活,在他的带动下,工人们陆陆续续地跟了上去,经过一个小时的施工,完成了对涌水突泥部位的封堵,成功避免了一次事故的发生。
李永山说:“干工程的人常年在外,最愧疚的事就是无法顾及家庭,但从事这行见证了国家基建的发展速度,我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分子感到自豪!”
云南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常常给工程建设带来棘手的难题。面对难题,无数工程技术人员迎难而上、夙夜奋战。省劳模、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滇中引水工程大理I段施工3标项目经理部副经理徐鹏祖,在香炉山隧洞7#施工支洞偏压进洞、8#支洞不良地质施工中,牵头优化洞口设计方案,通过优化洞口防护措施、加强观测等举措,确保了7#支洞、8#支洞安全快速完成了全土质大断面偏压进洞施工,共计穿越大小溶洞17个。
省劳模、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大瑞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二工区经理韩方瑾12年扎根滇西铁路建设施工一线。在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掘进过程中,针对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和长大断层,带领技术人员按照“先探地质、针对加固、验证效果、谨慎开挖”的处理顺序,顺利解决断层围岩破碎、易突涌、初支易变形等难题,为断层的安全快速通过提供了有力保障。
赶工期,抢速度,不仅需要技术人员破解难题,更离不开千千万万建筑工人团结协作、埋头苦干。省劳模、云南建投第二建设有限公司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巧家县移民建设项目木工班组长黄天柱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在参建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时,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生产条件缺乏的局面,他主动与项目部协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连夜整合资源、错峰周转,带领班组工人吃住在现场,分组推进、交叉作业,充分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提前12天完成木工班组所有工作。
数字云南建设离不开5G基站的支持。省劳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网络部无线优化中心副经理孙磊就是一名深耕网络战线的优秀建设者。他牵头5G疑难项目攻关,创新推动城市农村4/5G系统化结构化调整,完成全省首批共12371个5G站点的技术规划,带领班组团队探索微服务、云化支撑生产模式,在全集团首次实现5G自动化开站的云化应用。2015年以来,所带班组共获省公司级、集团公司级创新成果34项。
栉比鳞次的高楼,四通八达的路网,飞速发展的网络,便捷生活的每一个侧面,都凝结着以劳动模范为代表的劳动者的汗水。
科技创新前沿群星闪耀
创新决定着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抓住科技创新,便抓住了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无论是2020年全国劳模评选,还是第二十三届省劳模评选,都紧紧聚焦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选树了一大批科技创新领域的排头兵。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见证着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的坚定志向和坚韧品格,折射出劳动模范的价值追求和对劳模精神的时代诠释。
2020年,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获批上市,打破了国外疫苗企业在中国婴幼儿肺炎疫苗领域的垄断,也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上的空白。这支疫苗面世的背后,是全国劳模、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总支书记黄镇带领科研团队十余年的艰苦攻坚。
黄镇从业近40年,先后主持成功开发了10个细菌性疫苗产品,其中有四个是当今世界细菌性疫苗发展的主要方向,包括目前中国生物技术领域最前沿之一的多糖结合疫苗。他说:“我所从事的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我一直有一颗产业报国的心,希望能为国家多做点事。”
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吃苦耐劳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力。全国先进工作者、云南省植保植检站办公室主任屈天尧可谓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些年,无论是驻村担任新农村指导员,还是指导农药减量、农药管理、病虫害防控等重点工作,他都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出色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他从2015年起连续三年先后四次赴老挝开展技术援助工作。2016年,在老挝期间,一次突发停电,屈天尧在查看情况时从2米高的楼台摔落,经医治仍落下了终身残疾,但仍旧无怨无悔,2017年再度随援助工作组出征老挝灾情防控一线,得到了老挝农林部的表彰。
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在洱海流域保护治理攻坚战中,有一位洱海保护的宣传者、参与者和践行者——全国劳模、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顺和。他投资10.07亿元,实施了“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工程项目”和“洱海流域特大型生物天然气工程国家试点项目”等系列环境保护项目,建成了25座有机废弃物收集站、4座大型有机肥料加工厂、1座特大型生物天然气加工厂和生物天然气加气站,把洱海流域各类有机废弃物收集后,发酵产生的沼渣生产成固体有机肥料、沼液生产成液体有机肥料、沼气提纯生产生物天然气,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近年来,我省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绿色发展实现了多点突破,劳模依然走在了重点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省劳模、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产品研发部经理魏珍珍带领团队共完成约50余款普洱熟茶产品的开发任务,销售收入合计上亿元。完成3款生轻发酵普洱熟茶、2款普洱茶与药食同源食材大健康科技创新产品的上市,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注入新的概念,让熟茶产品更加富有活力。
省先进工作者、西南林业大学筇竹研究院院长董文渊,27年来一直坚守在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昭通市大关县的边远山区,致力于珍稀濒危植物筇竹的研究和科技扶贫工作,探索总结出筇竹天然林改造与人工林培育成组配套关键技术,通过典型示范、技术培训及推广应用,带领大关县走出了一条立足本地特色资源的“造血式”扶贫道路。2018年至2019年全县筇竹笋综合产值达到了5.1亿元,竹农年均竹笋收入超过6000元。依托筇竹科技,带动3.66万人稳定脱贫。
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在全国和省劳模、先进工作者中,还有许多扎根基层辛勤耕耘的典型,他们用自己的奉献,照亮了周围的人。
全国先进工作者、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落松地小学教师农加贵是我省乡村教师的一面精神旗帜。20岁时,他来到被人们称为“禁区”的“麻风村”教书。30多年的时间,他一个人撑起了整所学校,打开了“麻风村”认知外界的窗口,帮助被歧视的孩子赢回尊严。30多年的坚守,他用自己的知识、善良和坚持,让饱受歧视的一个村的孩子们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大爱。如今,已55岁的他依然坚守大山深处,依然带领着求知若渴的孩子拾阶而上。
全国先进工作者桑南才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怒江州分公司泸水市称杆乡邮政所所长兼投递员、营业员,当地傈僳族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托厄哈扒”(傈僳语,意为“送信人”)。参加工作33年来,1人,1车,13个行政村,16万多公里邮路,100余万份邮件,桑南才用一份坚守,在怒江大峡谷深处谱写了一个“托厄哈扒”平凡而传奇的故事。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
省劳模、云南建投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焊接实验室焊工李亚立足岗位,潜心钻研工艺创新,先后参与昆明长水机场、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小营立交桥、鲁甸灾后重建等项目的钢构件制作,年均培训焊接技能人才200人次,参与国家级课题“钢结构构件机器人焊接智能化制造生产工艺”中桥梁U肋熔透自动焊接的工艺试验,已完成焊接工艺评定并建立数据库。
省劳模、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昭通供电局变电修试所变电检修一班班长余海宽所在的昭通地区冬季气候寒冷,线路覆冰严重,他常常值守融冰现场,熬夜处理缺陷,两次在变电站过除夕夜。为保证融冰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缩短操作时间,他带领团队成员克服恶劣天气影响,开展施工现场项目技术和安全管理、投运前验收,使多座变电站融冰隔离开关加装工作如期顺利完工。
还有许许多多在各行各业不懈奋斗的建设者,都在身体力行诠释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省先进工作者、云南省松茂体育训练基地云南省皮划艇队运动员兼教练员、国家皮划艇队备战东京奥运会主力队员刘浩通过刻苦训练,2019年8月,在皮划艇世锦赛男子双人划艇1000米项目上以3分39秒825的成绩夺冠,这是我国该项目在世锦赛上取得的历史首金,并拿到了中国皮划艇队的第一个东京奥运会资格。
省劳模、保山市永子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伟通过20多年上万次的反复实践刻苦钻研,攻克了制作永子围棋关键性原料配方技术和工艺难题,成功制定了永子围棋制作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工艺标准等多项技术,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使永子非遗得到有效传承发展。
省劳模、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倒生根社区居民委员会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亚玲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把基层党建和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做实,始终坚持“耐心找党员、细心管党员、贴心服务党员”,坚持把“失联”的47名党员全部找回家,紧紧地把党员团结在一起。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成就梦想。正如由农民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的全国劳模、云南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纺织事业部副经理蒋秋香所说:“只要努力干,人人都有机会实现梦想!”
让我们向劳模学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同心同德、顽强奋斗,不畏险阻、勇毅前行,通过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开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链接 >>
省劳模是如何评选出来的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195名云南省第二十三届劳动模范和103名先进工作者即将接受省政府的表彰。
劳模是怎样评选出来的?什么样的人才能当选劳模?记者采访了省第二十三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
据介绍,省劳模每3年评选一次,去年我省评选出了云南省第二十三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省劳模表彰大会推迟到今年召开。
劳模评选是一项极其复杂严肃的工作。2020年3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做好云南省第二十三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 成立了云南省第二十三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全省各州(市)、部委办厅局、产业系统公司积极行动、周密部署,严格执行“两审三公示”的推荐评选程序,即实行初审、复审两次审查,在所在单位、州(市)级、省级进行三级公示,自下而上、层层选拔、好中选优,确保推荐评选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此次表彰的人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代表性。人员覆盖全省16个州(市),20个省级委办厅局,47个省级产业系统公司和中央驻滇企业,涉及全省党政机关、教育科研、医疗卫生、农业农村、制造、建筑、采矿冶金、水利电力、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金融服务、生态环保、生物制药等各行各业。
从人员结构上来看,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166人,占总数的55.7%;机关事业单位人员103人,占总数的34.6%;农民29人,占总数的9.7%。年龄最小27岁,最大66岁;中共党员212人,共青团员3人;少数民族87人,占29.2%,涉及21个少数民族。
在推荐评选工作中,各地严把政治关,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违纪违法等行为的人选实行一票否决,确保推荐人选在政治上过硬。同时,充分体现服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大力选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典型。突出选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领军人才,选树在疫苗研发、天文和天体物理、生物资源等科研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代表26人。突出选树产业发展一线的技术创新人员和技能人才,选树在绿色能源、生物科技、新材料等技术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代表57人,在电力、通信、冶炼等技术改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代表和技能人才48人。突出选树在重大工程建设、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风险防范等方面有重大贡献人员,选树在滇中引水、玉磨铁路、乌东德电站等重大工程建设中的优秀代表30人,在生物医药、数字云南、物流技术等产业发展中的优秀代表31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的优秀代表57人。突出选树为云南经济增长作出贡献的企业能人,选树优秀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能人、创业带头人代表共32人。还突出选树了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优秀代表26人。 (记者 郎晶晶) |